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两会”驻地的女服务员走过天安门广场。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中新网3月5日电 香港《大公报》5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说,今年中国两会的核心任务,是为“中国号”加大马力。这是中国尽快闯过经济危机险滩的自身需要;也是中国与全球共度时艰的共同需要;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两会如何加大经济马力,成为全球对两会寄予重望的核心。
文章摘录如下:
今年的两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特定背景下召开的,中国如何应对危机,如何振兴经济,既是国内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外寄重望的核心问题。笔者以为,中国两会在经济上采取何种动作,不仅成为中国自身发展的最紧迫问题,而且成为全球共度时艰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号”成共度危机旗舰
3月2日出版的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一周国际要事预告”,以醒目位置标出一句话:“周四,3月5日──中国全国人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年一度的会议。”美国加州一家企业咨询公司的总裁戴维•沃尔夫说,“很多年来,两会只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但现在不同了,全世界都将带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的兴趣,关注今年两会的进展”。沃尔夫1995年就来到中国,他在政府关系、战略顾问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的见解,集中代表了西方发达国家有识之士的共识。
关于这一点,《亚洲华尔街日报》网站更加坦率,在头条显著位置发表《中国两会召开在即经济刺激备受关注》文章称:“今年两会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动向将受到美国以及世界其它国家的广泛关注。”“各国都希望中国通过唤醒巨大的内需潜力来帮助全球经济走出困境。”
据两会新闻中心副主任祝寿臣表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和世界媒体更加关注中国、关注中国两会”。今年采访两会的外国记者涵盖世界五大洲,路透、法新社等西方主流媒体都大大增加了报道力量。至3月1日,报名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已超3000名,外国记者多达800多名。甚至远在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都首次派来记者报道中国两会。而去年年底在华盛顿举行的G20金融峰会,外国记者也不过1000多人。笔者以为,中国两会受到的关注程度可谓空前,可以说,全球共度经济危机的旗舰首次由“中国号”担当,这是连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也必须承认的现实。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已跃升为新兴经济体代表、新兴市场国家典范、经济贡献率最大国家。这与西方发达经济体形成强烈反差。一方面,西方发达经济体整体性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之中,美欧等发达国家政府,仍在疲于向金融“无底洞”填入上千亿美元的重金,但前景如何仍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从中东欧、拉美到东南亚的不少新兴经济体,近期也纷纷亮起警示灯。而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却能持续30年保持经济稳健增长,这是个21世纪全球发展奇迹。经济反差形成的实力差距,从近期中国赴欧洲采购团“大手笔”采购,从“中国号”受到空前欢迎,从中国行动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都可得到雄辩证明。
笔者以为,中国的巨大魅力正是源于东西方发展现状的强烈反差。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又在于“发展模式”的差异。与美国沉迷“自由市场”、疏于“政府监管”不同,中国模式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外向型经济与启动内需相结合”、“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等等,这正是保持30年持续发展的“模式奥秘”。
对此,康乃尔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区前负责人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评价道:“中国有资源来激发经济,并使之改变航道。”他说,“针对社会支出宣布的宏大计划将能够安抚中国消费者,部分抵消此次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感。这也有可能在国际舞台上给中国带来回报,因为它表明了中国支持全球需求,而不只是依赖外界需求来重振自己的经济增长”。
中国魅力源于“发展反差”
笔者以为,中国和其它许多国家另一个明显反差是,在此次全球经济风暴中,唯独中国政府未背负巨额赤字,因此有更大的能力来采取一些大手笔行动。中国2008年时出现了小规模赤字,约占GDP的0.4%,今年的赤字规模会因经济刺激方案而有所扩大,可能达到约9500亿元,占GDP的比重将近3%,但这仍然大大好于西方发达经济体。
两会代表在接受采访时,绝大多数都把目光聚焦于经济危机,他们准备的提案也绝大多数集中于为国家经济刺激方案献计献策。会前,中国政府已经公布了一项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方案,其主要目标是提振基础设施及建筑的支出规模。该方案中1%的资金将用于医疗及教育领域,另有7%调拨给了公共住房建设,其余的则将用做企业补助及基建支出。3月2日,美联社以“中国两会关注经济问题和刺激计划”为题报道称,“经济问题将是本次两会的最主要关注点”。
两会为“中国号”加大马力
报道强调,“预计两项会议可能催生更多经济刺激措施”。西方发达国家尤其高度关注“此次全国人大会议出炉的政策,因为他们都指望中国能通过唤醒国人的消费能力来救全球经济于水火之中”。俄罗斯《经济》杂志记者马克•扎瓦次基说,“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是我这次报道中国两会的主要关注点”。《挪威日报》记者卢英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她说,“以往在中国两会上可以采访的话题很多,比如立法、教育、环境保护等。但是今年很特殊,全球都在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作斗争,所以中国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措施非常引人注目”。
笔者以为,此届两会的核心任务,是为“中国号”加大马力。其一,这是中国尽快闯过经济危机险滩的自身需要;其二,这是中国与全球共度时艰的共同需要;其三,这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两会如何加大经济马力,成为全球对两会寄予重望的核心。(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