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东方日报:危机全球化非“全球化”的危机

2008年12月10日 14: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中新网12月10日电 马来西亚《东方日报》载文指出,危机的全球化,不是“全球化”的危机。新兴市场经济的觉醒和崛起,给世界带来了“全球化红利”。然而,政策制度上的滞后反应,使部分国家(如美国)过分透支了这些红利。危机的全球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危机的爆发则暴露了制度上的缺陷。修补政策缺陷可能在短期内限制经济内在的根本驱动力的释放,却不会改变其长期趋势。不能因噎废食,据此就否定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深远积极作用。

  文章摘录如下:

  从“供给创造需求”的视角,更能全面理解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源和最终结果。金融危机已经全球化:从美国蔓延到欧洲和日本,进一步影响到全球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9月以来,随着雷曼的破产,全球金融资本市场的“去杠杆化”骤然加速。这不仅给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带来新一轮剧烈调整,更引发大规模资金撤出新兴市场经济体。

  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市场的货币承受着巨大贬值压力,市场流动性枯竭、信贷收缩,实体经济基本面受损严重。结果,新兴市场的股市和债市都在短时间内,出现了远比发达市场国家更大的深幅调整。

  于是,有越来越强的声音开始质疑全球化的作用。质疑者甚至提出,以新兴市场经济(如“金砖四国”)崛起为特征的全球化,原本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他们认为,对于新兴市场而言,不存在所谓“全球化红利”。美国的信用泡沫造就了其消费泡沫,所以,过去几年,新兴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是美国过度消费拉动的一个结果而已。伴随着美国消费泡沫的破裂,新兴市场经济也将会被打回原点——“硬着陆”。

  这一观点的核心是“需求创造供给”。就是一段时间以来,美联储局把本国利率调得过低并维持过长时间,致使金融市场过度证券化、金融机构的杠杆率过高、居民过度举债。房地产泡沫和消费泡沫,正是这三“过”的集中体现。

  来自美国的强劲需求,带动了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的繁荣。尚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的新兴经济体,有大量的过剩劳动力(如中国和印度)和充裕的自然资源(如俄罗斯),美国的需求就使这些生产要素得以利用。

  这样,既然美国的需求创造了新兴市场经济的供给,当其需求萎缩时,新兴市场经济就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市场基础。

  由此,他们得出结论:都是全球化惹的祸。全球化使各国经济通过贸易和资金的渠道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句话,这是全球化面临的危机。

  笔者不同意以上的观点。

  了解经济增长理论的人士都知道,推动一个经济体中长期增长的基本要素包括:源于技术和制度变革的效率提高、储蓄率、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等。由宽松的货币或财政政策带来的需求扩张,从来就不是构成决定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所以,把2002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的繁荣,归功于美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其它相关因素(如信用泡沫),缺乏理论基础,只是以现象代本质。

  相反,笔者认为,从“供给创造需求”的视角,更能全面地理解当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可能的最终结果。

  “全球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归因于新兴市场国家观念的转变,和由此产生的深刻的制度变革。具体表现为,新兴市场经济普遍接受了这样一个观念:自由和开放的市场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找到的配置稀缺资源的最有效方式。全球化是由新兴市场经济自主推动,是其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过程。

  全球化使中国、印度及前苏东国家大量过剩的、低成本的劳动力成为全球劳动力供给的一部分,从而使全球劳动力供给得以在短时期内迅速增加。这一劳动力的“外生性”增加,是过去几年全球经济的繁荣原始推动力,带来了“全球化红利”,使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参与国际经济体系的经济体受益。

  “全球化红利”集中释放的一个具体表现是,全球通胀出现结构性下降。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联储局等世界主要央行,才得以从容地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不必担心其通货膨胀后果。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为信用泡沫和资产价格泡沫的生成提供了土壤,从而进一步刺激了需求。

  因此,把全球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看,首先有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外生性”的制度变革,从而使全球经济的有效供给能力得以“外生性”增加,才有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与此相关的金融市场发的“内生性”反应。这是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过程。

  以这一视角分析当前金融危机的成因,笔者认为,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很多中央银行,都低估了全球化带来的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深远影响,没有做好政策制度上的准备。在这点上,如果仅仅停留在道义层面上,谴责有关国家和机构,似乎有点舍本逐末之嫌。

  新兴市场经济的觉醒和崛起,给世界带来了“全球化红利”。然而,政策制度上的滞后反应,使部分国家(如美国)过分透支了这些红利。危机的全球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危机的爆发则暴露了制度上的缺陷。修补政策缺陷可能在短期内限制经济内在的根本驱动力的释放,却不会改变其长期趋势。不能因噎废食,据此就否定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深远积极作用。

  危机的全球化,不是“全球化”的危机。(王庆)

编辑:刘雨生】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