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消息,有关专家分析,新一轮农村改革可能会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目前,《土地管理法》也由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在紧张修订中。据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魏莉华透露,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密不可分。 中新社发 张庆民 摄
|
10月7日消息,有关专家分析,新一轮农村改革可能会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目前,《土地管理法》也由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在紧张修订中。据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魏莉华透露,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密不可分。 中新社发 张庆民 摄
|
中新网10月2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8日发表唐逸鸿撰写的文章指出,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又把农村改革提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有人甚至把它称为“中国农村的二次改革”、“新土改”等。但是,总观当前形势,农村改革虽然重要,但并不是问题的焦点,也不是重点和难点。单靠这样的农村改革,不足解决当前的问题和矛盾。因此,刚刚启动的新一轮农村改革,只能算是一个新起点。历经三十年的中国改革要继续向前推进,需要有更开阔的思路、更深层的措施和更全面的突破。
文章摘录如下: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的一个重要问题。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业生产攸关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农民收入和消费也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动力。
“三农问题”的根源其实并不在农村,而是在体制层面。当前农村的很多问题,其深层原因都在于现行体制的弊端,在于缺乏防止腐败、约束政府行为、保护农民利益的机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对现行体制的改革和突破。
例如,当前农民的生活水平问题比较突出。这与农村的摊派、收费紧密相关。而农民的负担问题,又与基层干部的廉洁以及基层政府的财政制度有关。单靠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当前讨论得比较多的土地问题,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土地问题现在之所以很突出,是因为很多耕地被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圈占了,而农民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偿。地方政府之所以放任甚至热衷于这种征地行为,背后又常常是金钱利益和腐败现象。如果这种腐败没有制止,光靠“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又如何能起到保护土地的作用?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结合起来,将很容易把土地“流转”到自己手中,到头来农民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耕地也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
中国的耕地十分有限,不可能为这么多的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同时,在现代化经济中,农业也不可能占有过大的比重。因此,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向工业、服务业转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总之,城市是农民的重要出路。
但是,要有效接纳农村的转移人口,要真正“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需要城市在经济上的健康发展,在政治上平等开放,在法制上公平有效,否则,这个出路将很难走通。
在这种意义上说,城市的改革也十分重要。进一步推进城市的改革,建立真正完善的市场体制,促进城市进一步的发展,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三十年的开放改革,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期滞后,现行政治体制与快速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矛盾。腐败问题、社会不公、法制不彰、市场不健全等等问题,都与这一矛盾有密切关系。“三农问题”其实也正是这一矛盾在农村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下一步的改革,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回避体制改革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都在于体制,都需要在政治层面、体制层面下功夫。
当然,体制改革是十分困难的,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关。继续迂回绕行将可能使形势更加复杂,问题更加突出,改革更加困难。
三十年前的改革从农村开始,是有原因的。那时候,吃饭确实是最紧迫的问题,因为经过文革浩劫,“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另一方面,在当时的形势下,农村改革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容易取得成效的突破口。
然而,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当今中国的经济水平,已大不相同。农业生产仍然重要,但已不是那么生死攸关了。工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份量。经济活动的重心,也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与此同时,体制问题、贪污腐败成了制约进一步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因素。下一步改革的着力点,也就应该转移到体制改革上来。这也是三十年的中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应有之义。
当然,鉴于当前农村的形势,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稳定经济、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高调重提农村改革,采取一些措施照顾农民的利益,缓解农村的矛盾,促进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这样的措施具有“救急”的性质,不能治本,难于根本解决农村问题。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这一轮的农村改革,只能算是一个“新起点”。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