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1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10月21日发表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全球化时代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时代,赋予外媒记者自由采访的权利,换来的会有褒赞之词,也难免有批评之声与误解歪曲之词。但迈向民族复兴征程的中国,不再对此“异声”有所畏惧,在不断增强自己声音感染力的同时,学会包容不同声音,并从中明辨是非真伪。无疑新闻开放,将使世界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文章摘录如下:
对于不少驻华的外国记者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应该是他们度过的一段甚为惬意的时光。上周五,中国温家宝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永久地赋予了他们在中国境内的进行自由采访的权利。
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再必须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并陪同;外国记者赴开放地区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机构申请;中国政府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也将为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提供帮助和服务等等,这些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一经公布,即受到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欢迎。很多外国记者称,“新条例是北京奥运会带给我们外国驻华记者的礼物”。
2006年11月1日,中国高调对外公布“奥运期间,当局将向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提供各种便利”,当时外界对此还将信将疑;当数万外国记者亲身体验奥运期间采访的自由之后,又难免对“后奥运的中国新闻采访环境”是否会重新回到对外媒记者的“严管状态”,心存疑虑。
有记者在今年8月初甚至利用采访胡锦涛的机会,想就此向这位中国元首当面求证。胡锦涛当时就告诉这位记者,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无论是北京奥运期间还是之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一如既往地为外国记者在华工作提供方便。今天,这一承诺已全部兑现。
长期以来,在西方价值体系中,记者的自由采访权利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自由与开放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境内记者虽在自由采访方面早已不成问题,但因受限于18年前颁行的《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境外记者采访多有不便,这也使中国政府常遭外媒诟病,中国形象蒙受诸多损失。
“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近30年来中国官方和民间始终孜孜致力的要务之一。随着中国加入包括WTO在内的各种世界组织,“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大众生活中的不可或缺,随着华人足迹遍布五大洲,随着奥运成功举行,神七成功飞天,毋庸置疑,中国已真的“走向世界”了,然而,在“让世界了解中国”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仍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因此,围绕新闻开放的诸多改革必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部分。
从中国政府自去年4月颁布施行《信息政府公开条例》,到后来的从《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中删除“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再到今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对世界不同声音的包容,中国进步和开放“看得见、摸得着”。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时代,赋予外媒记者自由采访的权利,换来的会有褒赞之词,也难免有批评之声与误解歪曲之词。但迈向民族复兴征程的中国,不再对此“异声”有所畏惧,在不断增强自己声音感染力的同时,学会包容不同声音,并从中明辨是非真伪。无疑新闻开放,将使世界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中国今天的新闻开放,使海外华侨华人看到中国30年改革开放一步一个脚印的、“渐进”的、不断进步的坚实步履。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