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山东枣庄市山亭区陈山村大学生村官张松青(右二)向农民宣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连日来,山东枣庄市山亭区60余名大学生村官深入村组、社区,通过发放传单、开展咨询等形式向农民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让他们了解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调动他们参与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中新社发 李宗宪 摄
|
10月15日,山东枣庄市山亭区陈山村大学生村官张松青(右二)向农民宣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连日来,山东枣庄市山亭区60余名大学生村官深入村组、社区,通过发放传单、开展咨询等形式向农民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让他们了解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调动他们参与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中新社发 李宗宪 摄
|
中新网10月16日电 香港《文汇报》10月16日发表评论文章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从会议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部署来看,这次会议意义极为重大。
文章摘录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的三中全会都是作出重大决策的全会,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外,十二届、十四届、十六届三中全会都在改革开放历史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转折点、开辟了新的历史发展道路,那么此后的几次三中全会都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几个里程碑。此前也曾经有几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农村问题的,但重要性与十一届、十七届三中全会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让中国现代化的决策者放下农村的“包袱”的话,那么,十七届三中全会则是拾起并且打开了这个“包袱”:这一次是真的要解决中国农村的问题了。就此而言,十七届三中全会将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会议,它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一个新的转折点,成为开辟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一个新起点。
2003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2007年,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这次三中全会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次展开和深化,也可以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次最重要的尝试。
按照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此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改革的目的是加快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而这一次农村改革基本的着眼点是解决农民问题,可以说体现了“以农民为本”的指导思想。中国农民虽然占总人口的大多数,但长期以来国家政策的着眼点、着力点很少是为他们服务的,所以过去的发展都不完全是“科学发展”。从方法和要求来看,这次农村改革的决策所追求的发展就是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的部署,其根本点,就是“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其关键点就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比如,此次会议提出的“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允许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农民的利益,而且一旦“农民”可以自由选择从事农业还是其它行业,原有“农民”身份将得以改变,城乡关系将由此发生重大改变,从而成为城乡二元体制根本改变的重要条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则要使农业、农村不再承担城乡二元体制下的种种不合理的负担,同时不断提升农业经济质量,使农业不仅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让公共财政覆盖农村,不仅将实现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平等权利,农村居民也要分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使中国城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此次三中全会所展示的科学发展的前景,也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超越。(蔡永飞)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