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适度调控自由行 更应优化供港“大水喉”
资料图:香港风景 中新社发 张宇 摄
中新网2月27日电 近期,赴港自由行政策引起舆论关注,香港特首梁振英公开表示将与内地商讨收紧自由行。《香港商报》近日发表文章称,适度调控自由行之后,更应设法优化、扩大这条供港“大水喉”。
文章摘编如下:
持续12年的自由行政策在给香港经济带来持续动力、不少市民和业界从中受惠的同时,亦造成部分地区拥堵及一些商品紧缺等。特首梁振英承诺和内地商讨适度收紧,应为适时之举。然而公众须了解,适度调控自由行之后,更应设法优化、扩大这条供港“大水喉”。善待内地客,致力扩充接待能力方为正举。
2003年开始实施的自由行政策,将内地庞大消费力引入香港,令香港由楼市崩盘和沙士袭港引致的大萧条中强劲复苏。自由行不仅带来年均近5000万的内地客、约3000亿港元的直接消费,为香港制造大量工作机会,且成为内地豪客赴港投资、洽商的惯用便利渠道,对香港金融、贸易等各大支柱产业带来巨大发展动力。自由行于港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受制于香港土地供应严重不足,经济规模几无扩张空间,以致无法满足急速增长的内地消费需求,而局部地区接待能力亦接近饱和。如节假日时通关能力饱受诟病,部分地区长期拥堵不堪,商品价格被抬升,外国奶粉等内地紧缺商品常被抢购一空,港人日常生活渐受干扰等等。因此有收紧自由行、降低游客干扰市民生活的需要。
但是公众对于自由行存有不少误解。首先是将内地客都当成“水客”。目前被海关怀疑为“水客”者约万余人,且逾半为港人,和年均5000万的内地客相比仅为极少数。而且在两地抑制下,内地水客人数已直线下降。
再则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商业社会,全球商品供应极为充裕,短时间、小量商品的紧缺只是供应环节的时间差造成,且有大量同类型替代商品可供选择。内地客消费量的扩容只会增加市民财富,不存在影响本地供应的问题。
另外,拥堵无论时空两方面均为部分而非全部。时间方面,拥堵主要集中于节假日,平时影响甚微。空间方面,拥堵主要集中于上水、屯门、油尖旺、铜锣湾等几个点,别的地区几无影响。如能采取机制设法截长补短,充分利用接待能力,即可有效降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殷翔 香港商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