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报:改革思路相当到位 “习李新政”呼之欲出

2012年11月27日 15: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11月15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图为习近平、李克强向记者挥手致意。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中新网11月27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6日发表文章称,正确的认知,是正确的行动的前提。从习近平、李克强在18大后几次重要亮相传递的信号来看,决策层对形势的判断相当准确,改革思路的把握相当到位,令人期待。习李新政,呼之欲出。

  文章摘编如下: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李克强以常委排名第二的地位入列,宣告了“习李”时代的到来。

  此时,正值中国社会迫近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的关键时刻。过去3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然而,以低成本、强势政府主导为核心特征的中国经济模式,也积累了巨大的社会风险。吴敬琏告诫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临界点。这并非危言耸听。

  正确的认知,是正确的行动的前提。从习近平、李克强在18大后几次重要亮相传递的信号来看,决策层对形势的判断相当准确,改革思路的把握相当到位,令人期待。

  1、摒弃GDP至上的思维模式,是实现转型的思想基础。习近平在总书记就职演讲中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更进一步把“美好生活”具体化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样的执政理念,比起唯GDP论,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2、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受益于人口红利、“入世”红利、90年代改革红利。如今,这些因素都出现了显著衰减。在21日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众所周知,中国企业必须从粗放式制造向创新转型。但是,企业的创新离不开制度环境,包括便利的融资条件、较少的行政审批限制。

  3、解决腐败问题,既不能指望思想教育,也不能单纯地依赖严刑峻法。习近平说,“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因此,治理腐败,不能靠捉虫,而要靠改变制度。刘志军、许宗衡、许迈永等之所以走向犯罪道路,关键在于他们手上的权力过大、监督与制衡太少。因此,政府最小化审批权和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并辅之以财政民主化等,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蔓延。

  4、改革需要领导力。1998年朱镕基在国务院全体会议强调,如果本届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们就对不起人民,要做“恶人”,不要说“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变成庸人的社会,都不想得罪人,我不同流合污就行了”,这样想是不行的。朱镕基声言要“准备100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显示了改革的勇气。最近,习近平指出,“打铁还须自身硬”,切中要害。

  5、改革突破口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当下,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面临无比复杂的局面,能否快刀斩乱麻,至关重要。李克强说,“改革走到今天,问题千头万绪。需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这种突破口就是十八大报告所讲: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善哉斯言。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是中国经济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此,李克强的论述可以说抓住了“牛鼻子”。

  雨果有句名言:“地球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一个时机已经到来的想法。”习李新政,呼之欲出。(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刘胜军)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