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之都的“慢郎中”
有人说香港是一座“消失的城市”,因为建筑物更新太快,城市的风貌和一些有些年岁的建筑,很难保持几十年不变,总是在不断地消失中。
不过,东西交汇、华洋杂处的香港,从来就不是一个千篇一律的地方。它既在快速地“消失”,又在极其顽固地保留着自己的记忆——从几样长命百岁的“老古董”的身上,人们捡回了这座城市的过去,仿佛从现实中回到了“从前”。
老古董之一,就是每天在香港岛叮叮当当、招摇过市的有轨电车。在内地城市,据说只有大连还保留着一段。在我曾经生活的上海,七十年代初期,“当当”声终于从童年的印象中彻底地飘逝而去;只到二十多年后,在郊区的一个电影拍摄基地里,我才见到了复原了的“当当车”─它就是如今经常出现在反映旧上海的影视剧中的那节“明星”电车。
跟上海硕果仅存的老电车不同,香港的“叮当车”可不是平常的摆设。它老当益壮,每天还挺着结实的身子骨,在港岛从东到西来回转悠,虽然色彩已经斑驳、脚步有些蹒跚,眼睁睁看着许多从英国进口的双层巴士,像心浮气躁的年轻人似的从身边一个个赶过,它依然不急不火,器宇轩昂地行驶在路中央,载着同样不急不火的乘客(一般都是没多大急事的老人),隔两三百米就“埋站”歇一下,慢慢地往终点站行去。
我常常会想,在香港这座“动感之都”的快节奏里,有这么个“慢郎中”似的老古董,大概也像喝点绿茶能降降火一样,能够让人收起火烧火燎的心情,变得轻松一点吧──比如,你脑子里装着一大堆这个那个的烦人事,通过车尾的滚轴门上到“叮当车”里,特别是上二层找到个座位坐下,然后随着车身向前滑行,眼睛缓缓地扫过路两边的风景,心绪一定会和缓下来。你或者会感悟:在这车水马龙的地方,急又有什么用?“叮当”一路的终点迟早会到,而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当然,“叮当车”无言,老古董毕竟不是人生导师。它不过是因为“旅途漫长”,可以让你找到点时间来省视自己。
只要不是酷热的夏天,坐坐“叮当车”其实也不见得比坐巴士有什么不舒服;票价现为两元三角,长短不论。为了节省地盘,“叮当车”的车身都设计得很窄,即使两辆并行,也不比巴士宽多少。虽说百多岁了,但保养得不错,几年里没听说过有什么病状或者闯下什么祸事。
因为公司就在中间有两股轨道的轩尼诗道旁,我坐过无数次的“叮当车”。我最喜欢在夜晚乘坐“叮当车”时遭遇突如其来的大雨。因为车窗宽大,特别是坐在二楼的第一排视线毫无阻挡(司机在下层)。当密集的雨线把车厢千缠百绕,当不断的水帘从四面的车窗悬挂下来,我感觉自己像行进在海底世界一样,而外面灯影里的建筑、人群,就像千奇百怪的礁石和游鱼。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雪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