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腰糕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蒸糕做馒头。每逢阳历春三月,江南农村家家都有蒸撑腰糕的习俗。据老辈人说,“春分”过后,日长夜短,农村又进入春耕备耕阶段,农活繁重杂多,农家就做些米糕,带到田头食用,这样不觉饥饿,撑起腰板精神抖擞地干活。农民叫它撑腰糕。
农家蒸撑腰糕十分讲究,先是把糯米和粳米各半掺合,倒入米缸里用冷水浸泡一星期,然后把湿米捞起来洗净晾干,磨成雪白的米粉,放入圆形的木竹蒸笼里进行旺火蒸煮。这里面有好多学问,我小时候看到父亲蒸煮过,米粉放入蒸笼后必须用竹筷在上面打一些出气小孔,米粉只可放到蒸笼的七、八成左右,放满了蒸笼糕煮不熟,容易出现夹生糕,再搬到锅上蒸煮,开始必须旺火急烤,一气呵成,等到蒸笼内的糕孔洞里直冒热气泡,米糕也就熟了,散发出阵阵甜香。
这时,把蒸熟的米糕倒入铺着白面粉的竹匾里,裹上雪白干净的纱布,双手用劲揉压,冷却后切成一条条方块,放到太阳下晒干,存入冰箱,吃的时候,只需拿出来热一下就行了,吃几个月都不会变质。
讲究的农家还在撑腰糕上刻上彩色图案。那木模是用榉木雕刻成的,很坚硬,上面刻着“龙凤呈祥”、“双喜临门”、“松鹤长青”等精致漂亮的图案。蒸糕前,把拌和的紫血糯粉均匀地撒在木模那凹进的图案里,后轻轻翻过来倒在撑腰糕的上面。通过蒸煮后,米糕上各种花纹图案便清晰可见,栩栩如生,真像一件精致的工艺品。父亲是蒸糕的好手,我家每年要蒸好多的撑腰糕,慈善的母亲还把撑腰糕分成一块块,插上小红旗,送给没有蒸糕的左邻右舍,图个吉利。
眼下又到了桃红柳绿的季节,又是家乡蒸撑腰糕的时候了,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飘荡着甜丝丝的米糕香味儿,这香味儿弥漫着村庄,弥漫着田野,浸透着我的心田。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曹干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