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藏书
藏书不只是学者或文人的事,一般读者或有阅读习惯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藏书,就香港的生活环境而言,我想许多人都很难拥有自己的书房,但或者总能在家中一角落,放置一台书架。我所认识的朋友中,也有人把书放置在白色胶箱中,即在家用品店买到的那种,方便收藏,也不占用太多空间。
无论如何,书是用来读的,而在某特定时刻,书往往也是我们的寻找对象,以我个人来说,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状况是,想找某本书,是自己读过、家中也藏有的书,但翻箱倒箧总遍寻不获,最终惟有到图书馆去借。所以,无论书是放在书房、书架或胶箱中,能方便自己找到是非常重要的。
图书馆对馆藏编有索引,许多年前是以“四角号码”检字的卡片,现在是电子目录,要找一本书不难。一般人而言,我想绝少人会为自己的藏书编目,一般都是靠记忆,总以为地方不大,不会遗失,但是由于杂物凌乱,想找的书总难觅见。有段时期,我每天平均花30至45分钟在家中找书,书永远是最易遗失的物件。
所以,我其实曾经为自己的藏书编目,是许多年前的事,试过用卡片,每张卡片记录一本书的数据,包括书名、作者和收藏点——即是在家中的位置,写了百多张,然后放弃了,因为是不可能的工程。后来试过用计算机,结果都一样,我惟有接受在家中找书的事实,由此也更珍视自己的记忆,那是一种与空间相连的记忆。
藏书也不只是自己的事,家人的藏书、上一辈亲人的藏书,都是另一种故事,我听过许多关于藏书的故事,也留意着去搜集和阅读,我知道个人藏书的下一个去处,不外乎垃圾站、旧书店、别人家中或图书馆,这样的故事总不免带点忧伤,无从回避,但亦何必多谈。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陈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