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结识异性容易 香港缘何出现结婚难?
中新网2月22日电 香港《星岛日报》22日发表社论说,香港特区政府最新统计数字显示,香港50岁以下的男女,几乎有一半男人和四成女人都未结过婚。出现“结婚难”主要原因是结婚涉及庞大开支;相识容易,相守难;不少人工作时间长,疲倦得没有心情恋爱。
文章摘编如下:
香港特区政府最新统计数字显示,香港50岁以下的男女,几乎有一半男人和四成女人都未结过婚。迟婚和不婚,有的是基于家庭观念转变的个人选择,也有不少源于“结婚难”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根据香港统计处公布的去年人口普查结果,20至49岁适婚年龄组别中,从未结婚者比十年前显著增加,男性由三成九升至四成七,女性由三成四升至三成九。至于初婚年龄中位数,男性由十年前的30.2岁推迟到31.1岁,女性由27.5岁推迟到28.8岁。
女性经济独立,男女同居比以往普遍,性观念开放令一些人喜欢独居自由自在,免受婚姻生活种种责任羁绊。一些人又喜欢过较长的二人世界,不急于生小孩,因而不急于结婚。这些迟婚或不婚男女,是出于个人选择。
结识异性易 长相厮守难
不过,社会上还有相当部分的人,渴望结婚,与另一半好好厮守一生,组织小家庭,问题是结婚难,找伴侣难。他们迟婚或不婚,不是喜欢如此。
法律上,签一纸婚约很“方便”,今天结婚却往往涉及庞大的摆酒和蜜月等开支,当中最难克服的经济难关是买楼筑爱巢。今天的年轻一代,往往希望婚后能够有自己的居所,享受较为自在的二人世界,同时与对方家人保持“相见好”的关系。可是,今天不少人消费高,储蓄少,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储够首期买楼,往往为此推迟婚期。
另一个不由自主的迟婚或不婚原因,是难找合适对象。表面上今天男女交往比以往容易和方便,尤其是计算机社交网络发达,足不出户都可以结交到众多男女朋友。实际上,做到朋友未必做到配偶。有些人归咎于年轻一代比较自我中心,缺乏体谅他人,有些人沉迷网络世界,反而削弱真实世界中的社交能力。
部分人的消闲圈子,上网或者上酒吧,虽然容易结识异性,甚至发生肉体关系,却往往觉得对方只宜做男女朋友,共享眼前欢愉,不合则散,不宜做长相厮守、合组家庭的另一半。
工作时间长 又要常离港
此外,不少人是受到工作性质所限。港人工时之长,居于世界前列,不少人要在假日上班,疲倦得没有时间和心情拍拖。随着经济全球化,港人出差往海外和内地大增,都不利于在港拍拖。
不少港人希望成家立室,却基于本身性格或生活工作环境难找对象,反映在速配等婚姻介绍业务发展蓬勃,迟婚者多了,速配服务的顾客年龄反而下降,女性由30岁以下降至25岁左右,男性由35岁降至30岁。
要改变结婚难的现象,一方面要年轻一代从本身条件下工夫,减少“王子病”、“公主病”和“宅男宅女症”,另一方面,社会亦可以设法营造“对婚姻友善”的经济和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