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侨报:日本家庭加大教育投资的背后
中新网2月14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13日刊文说,“应试教育”让日本家长不得不为上公立学校的孩子加大教育投资,但很多孩子考入大学后并没有努力学习,而是把大学4年当作“人生最后快乐的4年”,导致日本大学生的“学习力”直线下降,对此,日本社会尚无良策。
文章摘编如下:
2月10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儿童学习费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度,就读日本公立中学的学生,平均每人的校外补习班或者家庭教师的辅导费用达到了22万9千日元。即使是收入较低家庭,其支出也接近20万。
问题在于,在日本这样一个讲究“教育公平”的社会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高额的“校外学习费”支出呢?考量起来,有几个方面值得圈点。
首先,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学历社会”。世人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在日本,常常出现“学历改变命运”的景象。通常来看,高中毕业后只要能够考入一流大学,大学毕业以后的就业、甚至进入企业以后的升迁,都会一路绿灯。
据说,当年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就时常以毕业于东京大学自豪,与人谈话时总会问及对方的学历,当对方报出自己毕业于私立“双雄”之一的早稻田大学时,他也会不屑一顾地说:“私立大学怎么能够和国立大学相比。”这种“学历社会”的氛围,让每个家庭不得不付出努力,不得不去支付这笔看似额外的“学习费”。
其次,日本特殊的“应试教育”使然。在日本,中学和高中,都有公立和私立之分。相对而言,公立学校只是按部就班地依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并不刻意追求升学率。但是,“学历社会”之弊,让私立学校进行的就是“应试教育”,无法进入私立学校的学生,只好在进入补习班和请家庭教师方面付出额外费用。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所谓的“教育公平”,并非是货真价实的“教育公平”。
再次,这是家长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心理驱使的结果。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与中国一样,日本的父母也心存此念。或者说,世上的父母心同此心。这样,当孩子没有考入私立学校后,自感“落后一步”的家长,就像通过让孩子参加校外补习、请家庭教师等手段,与那些考入私立学校的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当中一些人甚至不惜借债,也要送孩子进入补习学校。对此,只能说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第四,从这组数字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日本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投资比重的提高。“穷什么,也不能穷了孩子”,这句话在日本的具体表现之一,应该就是额外“学习费”用的支出了。对此,还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继之而来的问题是,尽管日本家长为上公立学校的孩子做出了如此的“牺牲”,但很多孩子考入大学以后并没有努力学习,而是把大学4年当作“人生最后快乐的4年”,导致日本大学生的“学习力”直线下降,家长教育投资的“净收益”也未必理想。对此,应该如何解决,日本社会尚无良策。(张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