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城市应据自身特点缩小“城市鸿沟”
中新网2月10日电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林兰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称,“城市鸿沟”已成为21世纪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发展凸显的重要矛盾。在中国的大都市地区,这一现象同样突出。中国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缩小“城市鸿沟”的政策。
林兰认为,中国应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的特点,并借鉴西方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缩小“城市鸿沟”的政策,在改造城市居住空间格局的同时,也要关注城市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异,促进社会融合。
她指出,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城市鸿沟”的出现,有其不同于西方的复杂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管理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城市鸿沟”。因此要结合中国城市自身发展的特点,借鉴西方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缩小“城市鸿沟”的政策。总的来说,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其一,加强城市规划的社会属性,制定促进社会融合的城市规划体系。深入研究居住分异问题、就业—居住的空间不匹配问题及贫困与低收入住区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城市规划来缓解这些社会问题。在加快面向困难群体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新开发或已开发地区的居住混合,避免大规模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可能导致的社会隔离。
其二,更加关注城市发展成果的平等共享,取消户籍等制度壁垒。强调以人为本,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加快推进体制改革,让城市中所有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根本上缩小“城市鸿沟”。(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