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蝴蝶
亚马逊丛林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导致另一半球的一场龙卷风。
在知道这个著名的“蝴蝶效应”之前,我从没意识到蝴蝶与人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民间曾有一种说法:蝴蝶是人的灵魂所变。不过,这个传说对顽劣好动的小孩子来说,并不具太大的约束力。若是看到形态漂亮的蝴蝶,小孩子就会捕捉下来,夹在书页中间,一段时间后就成为了平展的蝴蝶标本,久不时翻出来与人对比赏玩一番,也是甚有乐趣。
蝴蝶由人所化的传说,已经难以追溯其根源,最早把蝴蝶与人联系在一起的,是庄子。庄子在梦中幻化成为一只蝴蝶,于天地间逍遥自在地遨游,浑然忘了自己是谁,等到醒来,发觉自己仍是庄子。人们用这个典故来意喻人生的变幻无常。明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云:“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这一则文句,我读了许久方才通晓其理。庄子梦蝶,得以自在地遨游于逍遥之境,实际是一种超脱自我、不以人生功名利禄为累的解脱,故而说是庄子的幸运;反过来,蝴蝶在梦中变幻成庄子,则被形骸、为我所拘碍,所见者小,所以说是蝴蝶的不幸。这一切,都是站在道家“无我”之上的一种玄学解读。
“太常仙蝶”也是一个著名的掌故,说是有一种具有灵性的仙蝶,好与士大夫中的风雅者结缘,而江左夷吾、斗方名士也都乐见这种仙蝶。清代著名画家戴熙在《题画偶录》中记有一事:光绪二十九年的立夏,戴熙在家里的窗上见到一只黄质黑章的蝴蝶,四脚古朴似枯叶,人走近了也不怕,并不断张翅,与传说中的仙蝶酷似。戴熙认为仙蝶是特意来向自己索画的,遂提笔作画,画完就入署办公去了。到了晚上,戴熙回到家,见仙蝶依然在家里张翅不已,像是怪罪戴熙画得不够毕肖。戴熙马上又提笔润色,把原来画得不像的地方一一添补,直到家人都一再称像,蝴蝶这才再次翩然飞去。
对我来说,最为感人的人与蝴蝶的故事,还是来自于现实当中。
前些年,一个朋友的茶庄刚开业的当天晚上,他梦到了去世已久的父亲。梦中,父亲很欣慰地对他说,不要辜负了我对你的一番期望,明天我会到你的店里看一看。第二天朋友刚打开店门,就发现有一只小小的粉蝶飞进店内,绕着店里的货架慢悠悠飞了一圈,就像是在仔细浏览货架上的一件件商品,然后又折转回头飞了出去。
朋友相信,蝴蝶就是他的父亲,是为了履践梦中之约而来。故此之后,凡是有蝴蝶飞进店内,朋友都任其遨游嬉戏,从不驱逐,因为他想到,有可能是父亲来看自己。
虽然听起来有点儿唯心主义,可是我依然觉得,这是一个十分美丽的故事。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