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加拿大的冰雪运动
生活在冰雪国度加拿大,少不了和冰雪打交道,冰雪运动也可说是家喻户晓,甚至如同衣食住行一样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而且是真正地“从娃娃抓起”。
翻开每年送到家里的社区活动中心手册,其中介绍学滑冰的课程占去好几页的篇幅。附近几个社区中心都备有冰场,并设有从3岁孩童开始的不同年龄不同级别的滑冰课程。女儿就读的小学每年冬季都组织好几次1-3年级学生去社区活动中心滑冰,滑冰成了他们的必修课程。
孩子们刚开始学滑冰时的第一堂课的第一项内容我一直记忆犹新,学员们在冰面上一字排开,教练老师教给大家的不是如何在冰上滑行,而是指示大家摔倒,然后,示范他们摔倒以后如何自己站起来--单膝跪在冰面上,另一条腿弯曲,大腿和小腿呈90度直角,脚在冰面上放好,双手搭在膝盖上,用力一撑,就可以成功地站起来。
我一直觉得这个内容不仅仅适用在滑冰课上,也适用在很多其它课程,甚至人生这个大课程,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摔跟头,我们都应该在最开始起步时就学会摔倒了怎样自己站起来的本领。
说到滑冰,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冰球。刚刚过去的圣诞假期,我们参加了一个家庭聚会。在之前的几天,主人家里的不到10岁的打冰球的儿子所在的地方球队,迎战北美最强对手,虽然以1:3失败,但是球队所进的唯一一个球便是主人家的这个男孩打进的。
聚会现场的电视屏幕上反复播放着当天CityTV新闻上关于这场球赛的报道的录像,只见那男孩在球场上持杆带球,左推右挡,飞速地突破对方重重防线,如入无人之境,直插对方球门,最后连人带球一起冲进球网!这一气呵成的连贯进球动作,快速娴熟的滑冰技术和控制球的能力,令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赞叹不已。
竞技运动需要的不仅仅是体能和技能,更需要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善于观察,随机应变,和寻找一切可能突破的机会。一个从小就接受这样训练的孩子,对他的人生将会是怎样的意义,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难得出答案。听说这个男孩每天都由父亲带去训练,从不间断,这样的坚持和执着,不是每一个这个年龄的孩童都能做得到的,也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做出如此的付出。他带给周围人的惊喜和感悟,可谓无以伦比。
几年前和移居渥太华的一家朋友会面,得知那家女主人正在克服恐惧心理,带着各种防护设备学习滑冰,为的是和她的两个女儿保持一致。很是赞同她的这个和孩子打成一片的育儿观念,他们甚至还设想把自家后院改建成滑冰场,这样就可以在漫长的冬季,每天随时和孩子一起在户外滑冰。
说起在渥太华滑冰,就不得不提到丽都运河(Rideau Canal),在寒冷的冬天,丽都运河便成为“世界最长的滑冰场”,听说很多上班的人们都换上冰鞋,以滑冰代替驾车往返,既锻炼身体,又环保,真可说是渥太华冬季的一大特色。
后来发现,多伦多也有多个户外滑冰场,虽然不如丽都运河那样壮观,但也完全可以为人们提供在户外运动和感受真正的冬天的机会。有个去年12月新建的户外冰场在一所高中学校旁边,学校的学生们和住在附近的上班的人们便到冰场去滑冰,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舒展工作一天的疲惫的身躯。
刚刚过去的圣诞新年假期,因为少雪,且气温不很低,我们一改往年带孩子滑雪的惯例,几乎每天都去户外滑冰场滑冰,和滑雪相比,滑冰就显得既便捷又经济,而且完全可以达到冬季户外活动的目的。
无论是户外还是室内滑冰场上,最吸引我目光的是那些翩翩起舞的花样滑冰者,既有几岁的孩子,也有年轻人,中年甚至老年花样滑冰者,孩子们天真,动作还显得很稚嫩,年轻人则活力四射,甚至显得有些许疯狂,中老年人的动作沉稳,却不乏矫健。
在所有的冰雪体育项目中,我最爱看的当属花样滑冰,它可谓是芭蕾艺术与滑冰运动的完美结合,我并不过于关注运动员跳得有多高,转了几圈,我更注意欣赏运动员们在音乐的引导下,如何运用他们的身体描绘出一种流动的美景。
滑冰场上最常见的场景是父母子女之间或者夫妻之间,朋友之间相互搀扶着滑行。曾见过这样一幕:一位年轻男子手持一朵红色玫瑰花,滑到冰场中央的一位女子面前,单膝跪下,向女子献上玫瑰花,然后,在全场一片欢呼声和祝福声中,他俩相互搀扶着滑向冰场出口。
滑冰,赋予人们的意义远远大于运动本身。
(摘自加拿大《星星生活报》 作者:玮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