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婚礼两场仪式
现代年轻人结婚都不喜欢摆喜宴,他们认为请的都是父母的客人,主角变成是家长;反而结婚的人成为配角。上一代则认为婚宴还是要办,属于中国人的历来传统;双方妥协之下,父母就不须致辞,一切程序就尊重新郎新娘的安排,将父母扮演的角色低调处理。虽然达成共识,我们的儿子还是觉得烦得不得了,压力太重了。后来才知道,他们身为小学教师,在校照例未能免俗,礼拜六学校礼堂空档,学生家长希望参与和分享婚礼的热闹和喜悦,因此还有一场仪式。
礼堂舞台被设计得大方美观,花团锦簇,两旁排满了座位,中间通道有花饰的半圆门,中间通道以花树装饰。最初儿子担心没有多少人来观礼,但人多人少,他还是感到了紧张。在座的有来自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广州、厦门、泉州等地的亲友,我们觉得已很够面子了。一切程序按照学校所属教会的仪式进行:伴娘行慢步引出新娘子父女,新郎在通道前方等待,女方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然后主婚人律师问双方愿不愿意……交换戒指、接吻、发言、双方家长代表上台签结婚协议书、其它节目等等。
所不同的是观礼的人,我们随便放眼一看,礼堂黑压压的一片,早就密密麻麻地坐满了人,少说也有七百人;连二楼也坐了不少人。节目有音乐播放,学生拉小提琴、还有一对人小鬼大的小女生以相声形式非常风趣惹笑地讲述新娘新郎的过往恋情趣事,一对鬼马司仪言辞幽默搞笑,令场面热烈,欢闹的气氛被推向顶峰。小学生活泼可爱,满场飞奔捕捉镜头,四处蹦跳尖声高叫。
晚上的婚宴气氛也极度隆重热闹,也颇温馨甜蜜,许多朋友都说很感人。尽管紧张了大半天的儿子,不断出汗,手心发凉,但夜晚也不能不打足十二万分的精神应付。我们好担心他疲累得崩溃,不能担任晚宴仪式中男主角的重任,幸亏他的表现好得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当然,气氛轻松,也松懈了他的心情,其中司仪用各种语言搞笑最叫台下宾客笑声不断,自始至终没有闷场。最高潮的是将到十一时的尾声时段。小女儿突然和她的男友上台,以清晰的发言告诉大家,她是新郎的小妹,现在和朋友弹结他伴奏,一起和新郎献歌给新娘。旋即,一首优美动听的结他曲调响自台上,歌声忽然传自台下,大家一直想从发声处寻找唱歌人,却没找到;良久,才看到新郎从场地左后角慢慢走出来,但见他右手抓着麦克风,左手捧着由九十九朵玫瑰组成的大花束,镇定自然地边唱边走,走到前面红枱,把花束献给新娘。
这时的儿子浑身穿着雪白西服,风度翩翩,就和歌手没有两样,怯场的他彷佛吃了仙丹妙药,抑或新娘给了他勇气?竟然好像脱胎换骨一般!最妙的是他唱时,舞台上的荧幕打出了歌词,好让出诸新郎手笔的歌词获得大家欣赏。儿子唱歌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宾客全神贯注倾听。效果一流。
大家说,这很富有新意啊,其实一些小细节的设置安排也充满了创意。一般婚宴,枱面上每人座位上总会放置小礼物作为回礼礼物。像巧克力啦、迷你小水晶灯啦、文具啦、小毛巾啦……这一场婚宴,却是请大家“饮茶”──一个小小铁盒上,盖子上贴着精美的一对小鸟图案,上方垂下长有心形叶子的枝条。小盒子里面铺垫了一些碎纸条,上面放着两只薄纸包着的普洱茶粒,像是鸟巢内的两粒小蛋。上面放着小方纸片,用小字感谢大家的到来,并说明那普洱茶的名称年份。实在别出心裁啊。回想在学校,他们也印有一套六款的、名片大小的结婚彩照。由于色彩和谐悦目、姿态造型自然可爱,大获学生、家长、来宾的欢迎,一下就被一扫而空。喜欢的自然会自取,不爱的不会来拿。这就不会造成浪费。
以上种种,让一个婚礼的两场仪式办得有点创意,观礼也就变得十分值得了。对身为家长的我们来说,真的喜出望外,有一种意外的惊喜。我们不敢奢望婚礼成功圆满,儿女愿意举行,我们已好高兴啦。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