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鱼
中国老百姓过年,家家餐桌上少不了一道鱼,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因此,鱼便成了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因此,每到过春节,人们喜欢买一尾活蹦乱跳的鲤鱼回家烹饪,当作除夕年夜饭的压桌菜。
中国人讲究饮食是举世闻名的,美食中不乏名贵鱼肴,所谓“无鱼不成席”。我国八大菜系,哪一家中也都少不了鱼菜名馔。如川菜中的“脆皮鱼”、鲁菜中的“糖醋鲤鱼”、粤菜中的“鱼头煲”、苏菜中的“香脆银鱼”、浙菜中的“西湖醋鱼”、湘菜中的“芙蓉鲫鱼”、徽菜中的“葡萄鱼”、闽菜中的“注油鳗鱼”,乃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鱼之味,百味之味,吃了鱼,百味无味。老祖宗造字,就将“鲜”字归于“鱼”部(部首),而不入“肉”部,俨然将鱼当作“鲜”的极品。由此可见,中国人之爱鱼,千百年来,早成情结。然而,酒席上放鱼也是有讲究的。鱼头要对着贵宾或年长者,体现出尊敬老人和尊重贵宾的美德。
鱼的吃法也讲究颇多。在南方的一些地区,鱼是整个宴席的最后一道菜,它基本上是端上桌摆摆样子的,谁也不去吃它。这意味着,这条鱼是今年剩下的,应留给明年。民间在举行婚宴时,也离不开鱼。但只能吃鱼中间身体的一段肉,鱼头和鱼尾应完好地保留下来,因为这是祝福新婚夫妇白头到老,“有头有尾”的意思。
过年离不开鱼,尤其是年夜饭,因为鱼“余”同音。年夜饭的“鱼菜”,宜全鱼忌切块。如鳜鱼,名“富贵有余”;鲢鱼,寓“连年有余”;家鱼,喻“家家有余”。春节我国各地食鱼的风俗,颇有情趣。江南水域多鱼。除夕团聚吃年夜饭,是中国人最神往的人间景象。这时,家家户户,不分家境好歹,无例外的,桌上总少不了一道菜肴──全鱼,大都是一条完整的青鱼。当大家举筷伊始,一家便会虔诚地朗声道:“来来,大家来吃鱼──年年有余”。那鱼的头尾一般是不吃的,是谓“有余”也。
鱼,在春节民间吉祥画中更不可缺少。如鱼与戟或馨同图,意指“吉(戟)庆(馨)有余(鱼)”;鲢鱼与桔子同图,意指“连(鲢)年大吉(桔)”;鱼与爆竹同图,意指“吉祥如意”。民间年画和剪纸中常有娃娃抱鱼莲图、娃娃骑鱼图、鱼串莲花图、双鱼爆竹图等吉祥图案,也是含有“年年有余(鱼)”的口彩。另有戟馨举鱼小儿嬉戏图、鱼瓶插戟图等,寓意“吉庆(馨)有余(鱼)”。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李盛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