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各不同
龙年说龙,不能不说龙的九个儿子。民谚中讲:“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里有几个问题,非常耐人寻味。其一,龙生出来的,为什么都不是龙?其二,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都各有神通?其三,我们现在的人望子成龙,是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龙”?
关于龙的九个儿子的名称,史书上多有记载。如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说明。但说法不尽一致。以下所列,是主要称法之一:
老大叫“赑屃”,也称“龟趺”、“霸下”。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
老二叫“螭吻”,也称“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因为它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于是便被塑在殿角和屋顶,用来厌辟火灾。
老三叫“蒲牢”。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遇到鲸鱼袭击时,它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老四叫“狴犴”,又称“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用以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老五叫“饕餮”。“饕餮”形似狼,好饮食。由于饕餮是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吃和贪财的人称为“饕餮之徒”。并把它的图案铸刻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老六叫“趴蝮”。“趴蝮”最喜欢水,所以人们就把它饰于石桥栏杆的顶端。譬如在陕西临潼华清池的旁边,就有很多“趴蝮”,造型非常优美。
老七叫“睚眦”。“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和剑鞘上。“睚眦”一词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老八叫“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老九叫“椒图”。形似螺蚌。螺蚌在遇到外物侵犯时,总是将壳口紧合。因而人们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取其安全紧闭之意。
人们历来的习惯性思维,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是法力无边的“龙公”和“龙母”,为什么生出的九个儿子都不是“龙”?如果龙王只有这九个儿子,那么谁来接他的班?谁给世界呼风唤雨?也许这是瞎操心,因为那个时候不搞计划生育,而且龙王的地位至高无上,人家愿意生多少就生多少。但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龙的儿子,不一定仍然是“龙”。
这个故事,也验证了一句话,“天生我才必有用”。有力气的,可以负重;有嗓门的,可以唱歌;善观察的,可以防火;能防范的,可以看门;好诉讼的,可以当律师;爱争斗的,可以上战场。无论是谁,在这个世界上都能找到用武之地。关键是你自己不要气馁和攀比。如果净想着出人头地,那不仅会影响别人,也会折磨自己。
我猜想,叱咤风云的龙,一定非常喜爱和心疼自己的儿子。而它却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孩子,放到了职场风雨中。所以人们理解龙,尊重龙,即便对它贪婪和懒惰的儿子,也给予了更多的包容。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汪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