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8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刊出评论《从胡锦涛访美看中美关系的时代性与时机性》说,胡锦涛此行的时机正逢奥巴马筹备启动2012年总统竞选,胡锦涛又以一半时间专访奥巴马的政治大本营芝加哥。分析认为,美国正逢“财经严冬”,从奥巴马方面来说,胡锦涛访问成功,可以为他两年来政绩不佳挽回一点面子,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文章摘编如下:
胡锦涛主席1月18至21日访问美国的“一”、“二”、“三”是:一件大事、二个城市、三重意义。这次访问是有史以来美国为中国领导人安排的第一次“国事访问”,规格空前,是一件大事。这次胡锦涛是访问一个国家、两个城市——18至20日在华盛顿,20、21日在芝加哥。这次访问的三重意义是:(1)再次强调中美关系牢不可破;(2)在经贸挂帅的主导下,两国将减少军事上的冷战气氛;(3)奥巴马政治气球需要中方帮忙打气,中方乐于相助。
双方皆强调加强合作
1月14日中美两国外交部主要官员差不多同时、异地同声地发表言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在第二届蓝厅论坛上,把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的成就总结为“中美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彼此关系的基调更加积极。政治上,两国不再相互敌对,而是积极谋求战略合作。经贸上,两国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军事上,两国不再是战场的对手,两军已在许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同日在华盛顿以“21世纪美中关系的宏观愿景”为题作《霍尔布洛克讲座》(Richard C. Holbrooke Lecture)首讲,也对三十年作了总结。她说中美建交的1979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过1000亿美元,三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快要达到5万亿。她称赞中国“使得数亿人民脱离赤贫,现在又帮助推动全球繁荣。美国欢迎这一发展而且从中受益。” 她说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主要由于“人民的辛勤劳动与领袖的远见”,但一个开放而能动的全球经济以及“美国强力在(亚太)地区保证持久的稳定”也是有功劳的。
希拉里再一次引了2009年她当国务卿首次访华就不断引用的中国“同舟共济”的成语。她说:“我们同在一条船上,要么我们一齐向同一方向划,要么,很不幸地,我们制造混乱与漩涡,不但影响我们自己,而且影响远离我们边境的人们。”
中美两国同在一条船上(两国利益与共),这话在中国好像是听不到的,它和《纽约时报》著名作家弗里德曼把中美形容为“Siamese twins”(连体孪生)相似。我想如果中国能在这一认识上跨越(不把中国的分割独立性突出),许多中美之间的紧张与疙瘩都会迎刃而解。
在美国的“财经严冬”雪中送炭
胡锦涛此行的时机正逢奥巴马筹备启动2012年总统竞选,胡锦涛又以一半时间专访奥巴马的政治大本营芝加哥,还将有500人的中国企业代表团在芝加哥会师,这一切似乎不是巧合。从奥巴马方面来说,胡锦涛访问成功,可以为他两年来政绩不佳挽回一点面子,特别是就业机会的增加会提升奥巴马连选连任的概率。
胡锦涛似乎选了两年来芝加哥最冷的两天到埠,不但是气候,芝加哥及其所在的伊利诺州正逢“财经严冬”,很多部门揭不开锅,税收大幅度增长更会使企业界雪上加霜。胡锦涛正是来雪中送炭的。
中国500人企业代表团手中的支票簿是不会薄的,这就是为什么芝加哥市长戴利(Richard Daly)一谈起胡锦涛的来到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大”、“大”、“大”、“大”机遇。
美国正陷于进步言论与保守言论之间的激烈论战,奥巴马基本上是个见机行事的政客,他目前最关注的是如何使自己连选连任。他会尽最大努力把胡锦涛访美事件变成今后两年激烈竞选的政治资本,同时也要在促进美中关系时不留下反对党容易抓的小辫。他在言论中与会谈中会装出一副维护美国利益与美国道义观的高尚形象,以供日后国内政治消费。
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关系中的重中之重,两国早已脱离了冷战状况而进入近距离的“互连通”境界。就像人际关系一样,恋人或友好之间隔离得远总是甜而蜜的,越是形影不离越是容易在细微末节发生疙瘩。中美之间的一些摩擦基本上属于这种性质,和过去美苏之间的冷战关系不可同日而语。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毫无疑问,在两国政府的积极诚心安排下,胡锦涛成功访美的结局是能够预料的。我们衷心祝贺。(谭中)
参与互动(0) | 【编辑:程涛】 |
相关新闻: |
专题:胡锦涛访美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