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7日电 26日乃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纪念之时,对全国的改革开放亦具有深远意义。香港大公报27日刊发社论《深圳三十年 特点须善用》说,特区也不可能长期依靠优惠来生存,当羽翼渐丰时,便要更多靠内生实力来推动进一步发展。更重要者是,对特区之“特”不能单看政策,在其它方面深圳特区不单未有变成“不特”,反是愈来愈“特”,这些“特”点,正是深圳潜力巨大的无形资产,故宜善加利用。
文章摘编如下:
三十年前特区的成立,提供了借助香港走向世界的起步平台,无此便不会有现时的经济辉煌。这些事实已是众所周知,故已无须多说。 更重要者是,如何在三十年的成就上再进一步发展,开创未来三十年的新一轮辉煌。
在改革开放中深圳当了领头羊,又是高速发展的开路先锋,在未来仍可继续担当这些角色:中国的改革开放仍未到位,市场经济只初具框架,许多地方尚待完善;中国的发展水平,尤其在科技、管理及人员质素等多方面,与先进国差距尚大,离现代化目标仍然遥远。因此仍十分需要改革开放的领头羊和发展先锋,有待开拓的空间很多,故绝不需忧心无事可做,而反要问深圳能否胜任。
未来三十年中国的发展,关键是要在几方面有所突破,而深圳理应在这上面作出贡献:
(一)完善行政体制改革,使施政的决策及执行更科学有效,和能更依法办事,更开放以受民众监督,从而令深圳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建设的先行者。
(二)企业管治改革。中国无论国企、民企以至其它类型企业,在管治上都各有问题,深圳拥有各类优质企业,故有更好的基础来作为企业管治改革的示范区,并总结经验供全国参考。
(三)加强土地、金融及人力资源等要素的开发及管理。当前全国关注的楼市泡沫问题,显示土地利用体制尚待改进。金融体系的质素尤其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在全球性金融风暴冲击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正面临更大挑战。深圳作为全国主要金融中心之一,压力很大但机遇也多,特别是在风险投资方面更可大有作为。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民工荒及富士康搬厂等问题,显示深圳必须加快高级人才的培育及广大员工的培训工作。
(四)由强化科技自主创新来带动新兴高科产业的发展壮大。深圳已是全国主要的创新中心,并拥有一批优秀的本国及外资科技型企业,初步形成了高科产业群体,故应利用良好基础推动有关发展再上台阶,并就此为全国探路。
回顾三十年来,深圳在高速发展中亦曾遇到不少问题,尤其是战略取向及定位问题,包括“特区不特”的忧思。关键是如何理解“特”:最初深圳享有国家给予特区的众多优惠政策;其后随着全国开放度上升,优惠政策普遍化而致“特区不特”。
但对此应看成是国家进步的反映,而特区也不可能长期依靠优惠来生存,当羽翼渐丰时,便要更多靠内生实力来推动进一步发展。何况深圳仍享有重要的优惠政策,国家已允许广东在与港澳合作中先行先试,深圳作为香港近邻,自必首先受惠,并受惠面最广。
更重要者是,对特区之“特”不能单看政策,在其它方面深圳特区不单未有变成“不特”,反是愈来愈“特”,例如其居民及访客来自五湖四海的全国化,作为移民城市的进取及活力,作为创新中心的科技研发及成果商品化能力,作为开放窗户的国际化等,都是内地很多城市无法相比者。这些“特”点,正是深圳潜力巨大的无形资产,故宜善加利用。
参与互动(0) | 【编辑:吉翔】 |
专题: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