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墓:“一抔黄土”(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报摘

托尔斯泰墓:“一抔黄土”(图)

2010年06月29日 16:51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俄罗斯的墓地举世闻名,我到过莫斯科、圣彼得堡、斯大林格勒、新西伯利亚市的公墓,那里的墓碑构思奇特,造型美轮美奂,做工细腻传神。

  俄罗斯有两位姓“托尔斯泰”的大作家,其名字分别为“列夫”、“阿历克赛”,各自驰骋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俄国文坛上,有人将其戏称为大、小托尔斯泰。阿历克赛•托尔斯泰(小托尔斯泰)安卧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在墓地上竖立着逝者的半身铜像;列夫•托尔斯泰(大托尔斯泰)则长眠于图拉市这位大作家的故园,其墓与众多名人墓截然不同,不以“貌”取胜,而以“一抔黄土”著称。

  今年,在纪念列夫•托尔斯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里,世界各地的托翁崇拜者们,纷纷前往图拉市,去“朝拜”这“一抔黄土”。

  显赫世家与驰名庄园

  一八二八年九月九日,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图拉省一个贵族世家。托翁家族将相荟萃,文才辈出。其先祖是彼得大帝的密友和重臣,还当过外交官;祖父曾担任过喀山省省长;父亲参加过一八一二年抗击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母亲出身于世袭公爵之家,通晓四种外语,并颇有艺术才华。托翁母亲的曾祖母与普希金的祖母乃亲姐妹,因此,普希金是她的远房姨表叔。

  托尔斯泰的出生地为“雅斯纳亚•波良纳”(“明媚的林间草地”之意)。一七六三年,托尔斯泰的曾外祖父购得这块宝地,其面积为四百零八公顷(六千一百二十亩地),很快就在此处修建起一座庄园。一八二二年,托尔斯泰的母亲出嫁时,这个庄园便成了她的特种嫁妆。每年夏、秋,园内松柏挺拔,白桦玉立,遍地绿草,青翠欲滴。

  在这个庄园里,托尔斯泰度过了大约六十年时光,对其感情甚笃。他曾这样写道:“没有我的雅斯纳亚?波良纳,我很难想象俄罗斯会是个什么样子。”在这个安逸优雅、风景如画的环境里,这位俄国大文豪创作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鸿篇巨制。

  托尔斯泰故居是栋乳白色二层小楼,深藏于密林与繁花茂草之间。两万两千多册藏书吸引着游人的眼球,据说,这些书用二十多种语言写成。客厅里两架大钢琴,彷佛默默地向游客诉说着托翁家人的音乐情缘。托尔斯泰本人弹得一手好钢琴,常与夫人四手联弹,还喜欢给有一副好嗓子的小姨子塔吉扬娜伴奏。这位姑娘的运气好,被其姐夫用作《战争与和平》女主人公娜塔莎的原型之一。

  “朝拜”“世界名墓之巅”

  一九八六年初春,我跟随我国一位领导人乘车去图拉市。经过大约两个小时行程后,车队到达了该市的边缘,之后就径直前往郊区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列夫•托尔斯泰的诞生地与魂归之处。以俄罗斯的标准看,这个庄园不算太大,却与这位大文豪一样,在世界上大名鼎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位于此处的托尔斯泰墓简朴到了极点,但是,却吸引着各国成千上万的人前来“朝拜”。有位名家曾这样说过:列夫•托尔斯泰以其丰厚的著作登上了俄罗斯文学的顶峰,而他的墓地,则以简陋而攀上了世界名墓之巅。

  过了大约二十分钟,我们的车队来到了两排大树之前。同行的苏联警卫长向我领导人报告:这是一条通往列夫•托尔斯泰庄园的林荫大道,作家的家人们当年称之为“大街”,一百多年来,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步行街”。于是,我领导人便领着我们一行,沿着这条“大街”步行前往庄园。两旁的大树参天,虽然还只有枝而无叶,我依然感受到这条“林荫大道”之“阴凉”、静谧。

  一到达这个庄园,我领导人便提出先拜谒托尔斯泰墓,不过,此地的托尔斯泰纪念馆馆长,考虑到中国贵宾旅途劳顿,便建议先到他的办公室稍事休息。我领导人落座后便说,还在读大学时,就知道离莫斯科不远处有个托尔斯泰墓,而且,墓地不过是个小土冢,今天有机会前来“朝拜”,可算是实现了平生一大夙愿。他对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很熟悉,与馆长谈得很投机,谈了一阵之后,便把话题转到年逾八旬的托翁离家出走、很快就病逝他乡的原因。对于这个“世纪之谜”,馆长只摆出了两个比较靠谱的说法。我领导人问他倾向于哪一个,他未置可否,也许因为这个谜团实难解开。

  大约过了一刻钟,我领导人在馆长的陪同下,冒着蒙蒙细雨,踏着一条砂石小路,走了四五分钟,便来到了托尔斯泰墓前。在我们眼前呈现出来的,是一个长约两公尺,高四五十公分,宽七八十公分的小土冢。因为是初春,冢上的青草才吐出了一小点儿嫩绿,墓前摆放着两束鲜花,周围的高大树木尚在“沉睡”。

  我领导人虔诚地敬献上一个很小的花篮,在花篮上,没有摆放写着献给逝者字样的挽带,因为他事前特意向我交代:花篮要小,上面不摆放挽带,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致哀,否则,与这位伟人的墓地不相称。

  托翁墓地简陋之缘由

  关于这块墓地如此简陋的原因,近一百年来,出现过多种“版本”,我觉得比较靠谱的一个是:托尔斯泰虽贵族出身,但后来同情劳苦大众,为农民子弟大办学校,晚年把自己归于“贱民”一类。他生前曾立下这样一个“超薄葬”遗言:“要像埋葬叫化子那样,用最便宜的棺木将我下葬,垒一个小小的坟头。”不过,在当地哪怕是“贱民”的坟上,一般也摆放个十字架,但托翁当年因写长篇小说《复活》触犯教廷而被革出教门,在其坟上,后人连个十字架也没有敢摆放。

  写到这里,我想插上几句话,讲一讲托尔斯泰性格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另一方面则主张“勿以暴力抗恶”,反对以革命方式消灭这一制度。列宁曾称列夫•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也许这是因为,托翁那种矛盾的人生,折射出俄国革命之复杂性。

  我领导人先向长眠着的列夫•托尔斯泰三鞠躬,然后围着墓地转了好多圈,一直肃穆无语。大约十分钟过后,他才不舍地离开了这位大文豪。离去之前,这位领导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有的人去世后安卧于陵墓内;有的人死后得到了个雕像或十字架;有的人身后则只有一抔黄土,不过,一抔黄土也许更“伟大”!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内心甚为震撼,感到它比“人世间最美的墓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语)这一著名赞誉,更富于哲理性。

  有位友人写下了同样富于哲理的诗句:托尔斯泰墓天意深邃而远威,小冢无碑胜有碑!

  (摘自《大公报》 作者:李景贤)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