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民生大事,连续两周登上国务院议事桌!利好来了!

分享到:

这件民生大事,连续两周登上国务院议事桌!利好来了!

2023年04月17日 08:49 来源:国是直通车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文/王恩博

  稳就业议题连续两周登上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议事桌。

  继一周前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后,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研究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多项极具针对性的部署,直指当前稳就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专家预计,随着后续政策落地,经济增长和就业大局稳定将迎来有力支撑。

  直面压力凸显稳就业决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受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去年就业压力较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新增城镇就业目标加码到“1200万人左右”,既反映出稳就业面临挑战,也凸显应对挑战的决心。

  官方数据显示,在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整体企稳回升的情况下,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6%,保持基本稳定。从月度看,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2月份略有上升至5.6%。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影响,人们在春节过后都有调换工作的需求。今年1、2月份之间失业率的变化,和历史相比变化幅度相对比较小。

  尽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挑战不容忽视。尤其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招商证券宏观经济联席首席分析师张一平提醒,二季度起,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高峰即将到来,失业率料季节性提升,稳就业压力将显著上升。

  稳就业连出招:稳存量、扩增量、保重点

  积极应对稳就业挑战,国务院常务会议接连出招。

  4月7日召开的国常会强调,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进入关键阶段,要不断优化完善相关稳就业政策,加大对吸纳高校毕业生数量多的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深入实施“三支一扶”等计划,推动应届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仅仅一周之后,国常会再度聚焦稳就业,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在保持稳就业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有针对性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注意到,此次会议强调“要突出稳存量、扩增量、保重点”,其中既有总量要求,也有结构目标。

  稳存量,即确保现有就业岗位稳定;扩增量,即调动用人单位积极性,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保重点,即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做好就业支持,对失业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分类帮扶。

  落实上述要求和目标,仍要回到援企稳岗。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看来,稳就业重在稳企业,1.7亿户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就业的顶梁柱。

  迟福林直言,目前受多重因素影响,企业发展面临压力。下一步,要全面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对服务业领域市场主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巩固并增强趋暖态势,明显提升财税政策惠及小微企业的广泛性和有效性等。

  相关政策利好正在陆续释放。官方今年延续和优化实施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4800多亿元的“减税清单”近日已经公开。

  提高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将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这些务实举措,均在这份清单中。分析认为,相关措施保证了税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有力支持保经营主体、保居民就业。

  后续政策环境料进一步优化

  会议还提出,要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采取务实管用措施稳定制造业、外贸企业等就业规模,突出就业导向优化高校专业设置,面向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

  温彬指出,其中既有短期措施,即通过稳定制造业、外贸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扩大当期就业规模;又有长远打算,即通过优化教育模式来匹配教育和就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贸主体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超过1.8亿人,外贸企业中制造业又是主力军。受世界经济复苏承压、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目前两行业分别面临一些挑战和现实问题,需要政策加持。

  在此背景下,会议明确,要强化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等支持,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提振市场信心、稳定企业经营带动更多就业,推动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

  促进就业稳定,关键还是要发展经济,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温彬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温和复苏阶段,但从物价、M1(狭义货币)等数据来看,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有待增强,还需强化政策支持,通过稳增长来实现稳就业。

  在去年围绕稳就业推出一系列减税减费、稳岗补贴措施的情况下,张一平也指出,今年完成就业目标要回到经济扩张、就业需求回升上来。可以预期,进入二季度稳就业关键期,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编辑:于晓】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