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一季度GDP公布,东南亚最大赢家是它?

一季度GDP公布,东南亚最大赢家是它?

2022年05月26日 22:00 来源:国是直通车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文/刘亮

  近期,东南亚主要经济体陆续披露一季度GDP成绩单。在全球疫情和地缘政治阴晴不定、大宗商品价格和通货膨胀齐飞的背景下,东南亚六大主要经济体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有的表现甚至超出外界预期。

  东南亚六大经济体,谁是赢家?

  据世界银行统计的2020年东南亚地区GDP总量数据排名,印尼(16)、泰国(24)、菲律宾(33)、新加坡(36)、马来西亚(37)和越南(42)是东南亚地区前六大主要经济体。这几大经济体的表现可视作地区经济的“晴雨表”。

  从近期披露的一季度经济数据看,各经济体的经济情况总体良好。

  分国家看:

  菲律宾GDP增长最显眼,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7.7%的扩张态势,同比增速高达8.3%,远远拉开与其他经济体的差距。

  排在第二梯队的是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三个经济体增速相近,增速约在5%,越南稍高,为5.03%;印尼和马来西亚分别增长5.01%和5.0%。相比去年第四季度同比数据,马来西亚增长较快,越南和印尼经济增速则基本持平。

  新加坡和泰国增速相对低一些,位于第三梯队。两国一季度GDP增速分别为3.7%和2.2%。但从趋势上看,新加坡相比去年第四季度5.9%的增速已有所放缓;泰国则呈上涨态势,去年第四季度增速为1.8%。

  经济增长动力来自哪里?

  透过上述数据不难发现,东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虽有涨有落,但整体经济已扭转疫情暴发初期的惨淡局面。而支撑该地区主要经济体实现复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新冠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六大经济体疫苗接种率都在六成以上,一些经济体如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疫苗接种率更已高达八成以上。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为不少经济体内部各行各业的复苏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防疫管控的放宽。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不少经济体相继放宽防疫措施,经济活动有所恢复,社会消费也在提速。

  在菲律宾,该政府官员表示,该国一季度GDP增长主要动力来自内需的提振,一季度菲律宾个人消费同比正增长了10.1%,和去年同期的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在对外贸易方面,今年以来,东南亚主要经济体陆续放宽境外游客进入,依赖旅游业发展的经济体如泰国、越南的餐饮和零售、服务等运行数据也因此出现较快增长,进一步助力经济复苏。

  三是强劲的外贸出口增长。随着经济活动复苏,东南亚主要经济体外贸进出口增长明显。

  其中,越南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高达14.4%,贸易顺差8亿多美元。数据显示,其出口主要靠制造业加工产品拉动。无独有偶,在煤炭、棕榈油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推动下,印尼作为这些资源的主要供应国也实现了创纪录的贸易顺差。

  在马来西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同样也助推出口实现显著增长。一季度,以棕榈油及相关制成品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9.8%;以原油和液化天然气为主的矿产出口同比激增58.9%。

  有何经济风险和挑战?

  尽管一季度东南亚六大经济体复苏态势良好,但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犹在。综合来看,其经济增长挑战主要源自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其一,全球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仍是一大阻力。不少东南亚国家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时强调,二季度经济有望继续实现增长,但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仍将是威胁经济继续复苏的主要风险,这事关生产和供应链稳定。

  以越南为例,据外媒报道,尽管该国工厂已大范围开工,但不少工人感染新冠后仍需进行隔离,这也让该国工厂生产面临劳动力紧张的挑战。同时,作为制造业加工出口国,外部疫情的不稳定也一定程度影响越南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等供应的稳定性。

  其二,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东南亚地区分析人士指出,俄乌危机推动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或影响依赖进口原材料加工国家的经济增长。同时,油价持续上升也给依赖摩托车出行的东南亚国家民众生活带来影响。

  其三,全球通胀水平上升。今年以来,在俄乌局势推动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水涨船高,影响范围持续扩大。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东南亚地区通胀也在上涨,但从历史角度看仍在低位,相比欧美发达地区,通胀迹象并不显著。

  然而,通胀不高并不意味东南亚经济体就能“高枕无忧”。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国内高通胀压力下,美联储加息预期高涨,或对该地区资本流出进一步构成挑战。目前,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央行已对全球通胀攀升未雨绸缪。据高盛预计,随着国内通胀持续走高,多个国家料将进入升息行列。

【编辑:程春雨】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