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北京城之源”何以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3日 19: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北京有50多万年以上的人类史、1万多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建城史、870年的建都史,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琉璃河遗址,集城址、宫殿区和诸侯墓地于一地,将北京的建城史上溯至3000多年前,被誉为“北京城之源”。“北京城之源”有着怎样的发掘过程?琉璃河建设考古遗址公园,今后将如何保护利用?

  2023北京文化论坛召开之际,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郭京宁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他表示,琉璃河遗址于20世纪40年代被首次发现,是目前北京地区考古实证的、可追溯的、最早的城市文明源头。

  【同期】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 郭京宁

  琉璃河的发掘史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北京考古发展的一个历史,从70年代到现在,经过了80年代,经过了90年代,经过了2000年之后和2019年之后,那么几次大规模的考古挖掘,琉璃河文物的内涵面貌逐渐被揭露出来。首先它填补了一个时代上的空白,在北京商周这个时期,我们流传下来的实物资料是很少的,它是以实物的实例证明了北京商周时期的历史。它有古代的城址,它也有高等级的墓葬,也有平民的墓葬,也有城内的手工业区和祭祀区。琉璃河遗址各种重要的要素和信息是特别齐全的,在北京的大遗址中只此一家。

  【解说】目前,琉璃河遗址正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郭京宁表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地下文物。要把地下遗迹发掘好、保护好和展示好,就要遵循“考古优先”的原则。

  【同期】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 郭京宁

  应该通过有效科学地考古,把地下重要的遗存能够全面真实地揭示出来,成为考古遗址公园的特点和亮点。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展示,才有它公园最大的价值和独特性,而不是“千园一面”,而不是过度的公园化。大家到了琉璃河去看,看过之后,观众能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北京3000年真正的历史,学有所获,回去以后产生回味感,我想这是遗址公园最大的特点。

  【解说】多年来,郭京宁一直坚守在考古一线。在他看来,自己工作的20年,是北京考古史上翻天覆地的20年。

  【同期】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 郭京宁

  这20年我们挖出了什么东西,我给大家说一说。比如说我们在2014年发掘的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2013年我们在房山发现了唐代卢龙幽州节度使刘济和他的夫人的墓葬;在通州配合副中心的建设,发现了汉代西汉到东汉的路县的故城。在2014年的时候,当时的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个《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这个法条它是把考古置于所有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这个法条出台了之后,成为全国各省市效仿的一个先例。所以我想从考古的发现,从我们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来看),这20年(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解说】郭京宁表示,北京目前正在推进与周边国家的考古学术交流,让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切实“活”起来,是北京考古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同期】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 郭京宁

  我觉得中外考古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其实从北京地理区位上来说,它处于一个东北亚交流的一个咽喉点,我们发现了北京很多的出土文物,在韩国、在日本、在朝鲜,都有同类的发现。比如说在丰台,我们发现了一座金代的墓葬,出土了一个瓷器叫“高丽瓷”,就是现在的韩国仿中国南方浙江的龙泉窑,它应该是进贡给当时金代的大臣或贵族,所以才会被埋在了北京我们发现的古代墓当中。所以我想北京和亚洲特别亚洲比较多,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这种国际交流的考古,其实是有比较现实的合作基础的,这个是我们今后发展和努力的一个方向。

  记者 王世博 徐婧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