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刘守英: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0日 19: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蕴含着吸收世界范围先进经验,并同本民族文化基因相融合的理念,这一探索历程对世界后发国家现代化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刘守英

  中国在“五四”(时期)对传统价值的批判的时候,实际上是吸收了各种价值体系各种思潮。不同的这些价值不同的思潮在中国实际上都没有走成,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没有在中国落地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开始吸收马克思主义跟中国的价值开始结合,我们就看到最后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传统的秩序进行改造,开始慢慢建立起主导理论。

  【解说】回顾西方国家历史,其现代化历程往往都伴随着价值观革命,价值观革命为西方从传统走向现代、建立新的发展观打下了基础。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刘守英

  西方的现代化的起步,很多人以为是一场经济的转型,或者是社会的转型,或者是历史的转型,但这些转型的起点应该是价值的转型。传统的价值它实际上是建立在传统宗教(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就是对人的理念的疏忽,所以文艺复兴就是一场对传统价值的一场批判和反叛,追求人的解放,追求企业家精神,这些东西的基本的发展观的实际上是理性,让更多的人追求平等,如果是没有价值革命,这个社会是很难从传统出来的。

  【解说】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价值体系,刘守英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和西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价值差异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主线是人民性。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刘守英

  中国的现代化跟西方现代化,在现代化价值体系上最大的差别,是为了精英的现代化还是为了人民的现代化。西方以理性为主导的价值体系,强调资本的力量,它的现代化必然的结果一定是为了精英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价值观的人民性,从现代化开始,带着人民一起建立新的制度,来开启革命来推动现代化。这条价值主线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体系它必须要照顾底层,必须要考虑农民问题,必须要考虑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

  【解说】刘守英表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无法通过单一的价值、制度、技术的移植来实现,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批判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先进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验。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刘守英

  中国的经验,我们有批判,同时我们也有借鉴和吸收,我们也在努力建立起我们的主体价值。不仅要跟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还要跟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目的是什么,你在主体价值下,最后要寻找你整个民族根上的东西。

  整个后发国家现代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简单的价值移植。国家现代化的问题,不可能通过价值移植、制度移植、技术移植来实现。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向更高水平发展,要充分重视价值的转换、价值的进步和价值的革命,所以我觉得中国整个价值在推动现代化过程中,这种实事求是和不同阶段对价值的态度对后发国家来讲是有意义的。

  谢龙飞 韩禹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