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面对面】解决14亿人吃饭问题,中国如何突破农业“芯片”瓶颈?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7日 15: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对持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中国种业现状如何?“农业芯片”面临哪些“痛点”“堵点”?近日,中新社“两会·面对面”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建民进行独家专访。万建民表示,目前中国的种业发展仍不能满足粮食生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 万建民

  要发展养殖业,就需要大豆和玉米,特别是大豆。但是我们大豆的单产跟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较差距比较大,而且差距在不断扩大,这个扩大的构成里面,其中就是我们良种的培育跟国外的差距在扩大。我们(种业)发展的瓶颈,比如高端类设施农业的蔬菜这些种子都要依赖进口,整个种业的发展有(进口)的需要。

  【解说】如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力打好种业翻身仗?万建民表示,种业翻身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 万建民

  (种业的)振兴行动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水稻、小麦这样优势作物在继续保持产量领先的状态下,品质的改良得到很大的进步。我觉得种业翻身仗可能还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第一,我觉得要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一些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第二,我们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特别是核心技术攻关。比如,育种技术里的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合成生物技术。第三,我们要耐得住寂寞,我们要培育突破性品种。可能需要花一定精力,去做一些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突破性品种的培育。

  【解说】中国的农业强国如何打造?万建民表示,这不仅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粮食的保障供给能力及种业企业的运行销售能力等也需加强。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 万建民

  首先我们的科研能力要强。不光是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强,同时企业的科研能力也得强。第二个是产业强,我们要能够把种业跟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种业的企业运行销售能力也得强。第三是保障供给能力强。我们目前,中国的粮食安全仍然处在数量保障,质量上我们仍然(需要)努力。

  【解说】同时,万建民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价格的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同期】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 万建民

  要给农民、生产者一个比较好的经济收益,农产品的价格包括整个补贴的措施我认为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其实我们现在主要农产品价格跟成本来说仍有不匹配的,如果这样,(容易)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认为对整个粮食安全是不利的,因此,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让农民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

  迟瀚宇 王小婷 夏宾 陈溯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