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0日 16: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同期】中共二十大代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朱有勇
我们在研究的就是“把天拉长,把地拉宽”。怎么拉宽?比如说我们扶贫的地方,实际上是跟缅甸接壤,不会下霜,不会下雪。所以,我们帮助农民在冬天种上冬季马铃薯。冬天种,春天收,变成了我们国家第一个上市的马铃薯。
【解说】四年前,朱有勇拿着一颗土豆走上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土豆院士”。日前,在中共二十大首场党代表通道现场,朱有勇介绍了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往只种在水田的水稻,如今种进了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的大山里。
【现场声】中共二十大代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朱有勇
我住在蒿枝坝村,脱贫摘帽以后,农民的口粮从粗粮换成了大米。但是我们村没有水田,只有旱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成功地研发了水稻旱地种植的新技术,实现了水稻上山旱地种植,解决了口粮生产的难题。
【解说】驻村多年,如何用有限的土地种出最优质、最高产的农作物,始终是朱有勇研究的重心。在他看来,现在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已经大大提高,特别是过去十年,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也越来越快。
【同期】中共二十大代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朱有勇
现在,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已经大大提高。实际上,现在农村已经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农村。过去耕地挖地,大家都认为这挖地是农民的事,现在谁挖地?全都是拖拉机。像我们“水稻上山”,在旱地上种的,连插秧(环节)都没有了,直接就把稻子播下去,然后就施肥。实际上我们已经走在现代化的路上,已经走了一大半部分,还有这么十多年二十年的时间,我想进程会更快。
【解说】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朱有勇说,报告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也将继续扎根农田。
【同期】中共二十大代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朱有勇
二十大报告,我觉得把科技创新提得位置很高,那么在乡村振兴里面,这个问题就更加重要。因为我一辈子实际上都是做农业生物多样性,高的和矮的怎么科学合理搭配。通过这么一个时空的优化配置,减少农药,减少化肥的使用,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回去以后,我们还是根据农民的需要、产业的需要,继续做好在乡村振兴中,这些产业的科技创新。我就想让我们老百姓过丰衣足食的生活,能在我们的这些美丽的农村,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记者 郎佳慧 郭超凯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王凯】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