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温和公关姿态 北京官方邀市民参观垃圾焚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选择温和公关姿态 北京官方邀市民参观垃圾焚烧

2010年06月27日 04:49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居民代表参观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中控大厅。记者 张斌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本报讯 (记者文静)昨天,(北京)市容委官员组织包括阿苏卫垃圾焚烧厂周边居民在内的多位居民代表参观高安屯垃圾焚烧厂。这是自年初政府组织居民代表赴日考察后,政府与阿苏卫垃圾焚烧厂周边居民的再次公开接触。

  昨天,市容委两位固废处的负责人,陪同近10位居民代表参观了高安屯垃圾填埋厂、餐厨垃圾厂和焚烧发电厂。多名代表表示,通过参观,对垃圾企业的运作流程、内部环境有了更新的认识。不过,阿苏卫的居民代表“驴屎蛋”等表示,从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和运作情况来看,很多技术尚未得到完善,比如二英的监测数值还不能做到时时监测,居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应上马新的焚烧项目。

  对此,市容委官员现场表示,目前北京的现状是垃圾产生量大,土地资源有限,填埋厂又超负荷运转导致臭味大,垃圾焚烧技术也是国外已经普遍运用并已成熟的技术,这种情况下,只有上马焚烧发电厂,才能更好地完成现有垃圾的处理。

  >>现场

  绿色垃圾山震撼居民代表

  走进高安屯垃圾焚烧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高安屯垃圾综合处理厂),与居民代表想象中的情景并不一致。

  马路宽敞,厂房洁净,鲜花成片盛开,最重要的是,空气中并没有难闻的气味。这让阿苏卫的居民代表王永有点惊讶,她说,之前来过两次高安屯垃圾处理厂,但都被熏得受不了,这次基本没什么味道。

  在高安屯卫生填埋厂的土坡上,大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一眼望去尽是绿色的垃圾山。市容委固废处副处长卫潘明介绍,从千家万户收运来的垃圾进厂后先是统一过重,然后垃圾中的液体过滤出来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而垃圾被推平压缩成硬块再进行处理,最后垃圾全面被绿膜覆盖,形成了目前壮观的“绿山”。

  工作人员介绍,之前高安屯发生的臭味事件,主要因为填埋厂超负荷填埋,本来应该每天埋1000多吨,可当时埋了3000多吨。现在垃圾焚烧发电厂启用后,每天有1600吨垃圾焚烧发电,填埋量就下来了。

  在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时,焚烧厂的中控室大屏幕显示,炉温一直在900℃以上。据工作人员介绍,温度在850℃以上就不会产生二英,参观的市民听后放心了许多。

  “焚烧的热值能达到1000大卡吗” ,“除臭风炮那边大概什么时候工作”……参观现场,“驴屎蛋”和居民代表们认真地提出专业问题,让工作人员刮目相看。“驴屎蛋”说,大家都觉得能有这样的机会不容易,能和政府官员近距离沟通,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高安屯两居民代表意见相反

  在参观完毕后,居民代表与市容委官员进行了座谈。谈参观感受时,王永第一个发言,她首先提出,更加关心自己的问题,她认为,阿苏卫现有的卫生填埋厂臭味尚未得到治理,居民夏天难以忍受。这个臭味问题应该属于低水平问题,这个问题还没解决,如果还要建焚烧厂这类有技术的项目,觉得不可行。

  王永说完后,来自高安屯周边的物资学院教授邹晓美表示,现在高安屯地区基本没有臭味。她认为自2008年治理以来,该地区的臭味大大改善,基本没有什么味道。她提出,居民应该从全局利益考虑,支持政府建设焚烧项目。

  作为邻居,来自高安屯周边的柏林爱乐小区的居民代表赵蕾提出相反意见,她认为目前仍有臭味,而且现在的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技术上还有一些待完善的地方,不应匆忙上马焚烧项目。

  两位邻居,对是否存在臭味的感受完全不同。

  对于居民的争论和意见,市容委官员并未发表看法和意见。只是对于阿苏卫的臭味问题,昌平区市容委负责人表示,正全力推进阿苏卫的填埋厂臭味治理工作,相信不久将有改善。

  -新闻背景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北京的垃圾围城矛盾已经十分突出。“烧”还是“不烧”?一边是与人争地的垃圾,一边是居民对垃圾焚烧可能带来健康等问题的担心,激烈的争议使垃圾焚烧陷入舆论的漩涡。此前按规划启动的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和阿苏卫垃圾焚烧厂在进行环评时遭到周边居民的反对。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