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12000多名官兵驰援玉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12000多名官兵驰援玉树
2010年04月22日 09:02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地形图上,三江之源的玉树,高程色阶是一片令人揪心的紫红色。

  玉树地震灾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左右。在这里,人员空手缓行,也相当于在平原负重疾走……

  然而,在这片土地上,驰援灾区的12000多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已经连续奋战了7个昼夜!

  玉树作证,人民子弟兵挺立高原,连续奋战,彰显铁骨雄风!

  日夜兼程 动若风发

  14日晚8时,一架伊尔-76运输机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把由北京军区某工兵团60名官兵和武警总医院30名医疗队员参与的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运抵玉树机场。

  他们,是我军第一支远程赶赴灾区的专业救援力量。

  刚下飞机,高原反应袭来,一些官兵哇哇地呕吐。没有片刻休息,当晚22时,救援队就赶到了结古镇,官兵饿着肚子迅速赶往3个作业点展开救援。

  22时55分,一位42岁的藏族同胞被官兵成功营救。此时,距救援队抵达灾区还不到1个小时……

  夜风呼啸,余震不断,高寒缺氧。蹲着、跪着、趴着……官兵们在狭窄的空间连续抢险,大口喘气,嘴唇发紫。但是,时间就是生命,他们没有一个人坐下休息。

  14日10时,地震发生2个多小时后,青海省军区独立团官兵集结完毕,向玉树进发。时间紧迫,每名官兵只发了一点面包,一瓶矿泉水。

  15日凌晨2时,官兵赶到结古镇。14时,该团一个连成功救出10多名藏族同胞。两天后,他们又马不停蹄来到玉树机场转运抗震物资和伤员。

  截至20日上午,他们从废墟下抢救出幸存者19名,抢运伤员千余名,抢运救灾物资逾500吨。7天7夜,官兵很少休息……

  地动山摇,灾区就是战场。官兵完全是按战争的标准和要求行动的。

  地震发生时,兰州军区323医院10名参加国际维和医疗队的队员刚从非洲归来,便接到命令赶赴玉树。抵达灾区当天,他们就救治了360多名伤员。

  14日10时55分,武警8650部队某部接到命令,600名官兵跨越日月山、巴颜喀拉山,昼夜兼程赶赴玉树灾区。

  灾区,满目疮痍,车辆受阻。“徒步前进!”官兵扛起救灾器材跑向任务区。5公里的路程,他们仅用了半小时。15日13时,一名被压在废墟下的藏族老人被他们成功救出。

  17日上午,“72小时救援黄金期”即将结束,该部官兵仍没有放弃。8时,他们成功救出一名被困妇女。

  远方,默默俯瞰的雪山将永远铭记——

  震后72小时里,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从废墟下成功救出1200余人,转移受灾群众4300余人。

  争分夺秒 不休不眠

  两眼通红,嘴唇干裂,全身满是尘土,手上血印密布……在玉树,这是抢险官兵共同的形象。

  17日9时20分,一幢倒塌的居民楼里传来呼救声,一名中年妇女大腿被横梁紧紧压住。“赶紧救人!”10名武警战士找来10多根木椽,将摇摇欲坠的墙壁支撑起来。受困者被救出,几名战士的肩头却已是血肉模糊……

  天欲坠,赖以柱其间!

  搜救生命争分夺秒,抢救伤员同样刻不容缓。15日,在玉树州体育场,解放军第四医院护士长宋海燕为8岁的藏族孩子才让拉毛输液时,双眼蒙着纱布的小姑娘一把抓住宋海燕的手哭喊:“妈妈!”

  宋海燕流着泪,连连应答。这支抗震医疗救援队的队员自14日中午赶赴玉树以来,已经连续几十个小时不休不眠。

  这些天,迷彩帐篷里的无影灯下,军队医护人员昼夜抢救伤员。第二炮兵医疗先遣分队,一上午连做9台手术;第四医院护士田敏用沙哑的声音告诉记者:“累啊,累得连高原反应都感觉不到了……”

  官兵连续奋战,与死神赛跑。境外媒体如此报道:“救援人员累到麻痹!”

  17日清晨,结古镇气温降至0摄氏度。青海省军区独立团二营藏族教导员贾郎拉太和192名官兵,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15日凌晨3时,该团官兵经过16个小时的摩托化行军来到结古镇,立即赶往废墟。经过官兵4个多小时的奋战,4名被埋群众脱离了险境,贾郎拉太双手被磨得血迹斑斑……截至16日16时,该团官兵从废墟下先后救出伤员19人。

  “全团官兵到现在都没顾得上吃一口热饭、喝一口热水,连炊事员都全部上阵救人了。”团长王波涛告诉记者。

  “来,听我口令,大家一起用力,1、2、3……”在玉树龙达路的一片废墟上,武警8653部队某连连长姬晓军,带领全连官兵连续奋战了33个小时。

  这33个小时里,姬晓军唯一的休息时间就是蹲在地上啃方便面。抢救出一名50多岁的妇女后,他两腿一软,累瘫在地上……  

  不畏艰险 一往无前

  名山之宗、江河之源、歌舞之乡……玉树,曾经是个优美静谧的地方。

  大震之后,国家地震局通报:玉树地震断层地下破裂长度约60公里,仅露出地表的断层总长度就有19.7公里!

  天塌地陷,道路中断,灾区群众把目光投向天空中的生命通道……

  玉树大地震发生后,人民空军出动8架伊尔-76运输机,将救援人员、物资源源不断运进灾区,又将伤员安全送抵成都、西宁、西安、格尔木。

  高原飞行,危机四伏。据介绍,在高原稀薄空气中飞行,飞机发动机会发生“喘震”现象。机翼下,皑皑雪山直指机腹。

  飞机降落,又是一个险关。玉树机场跑道只有3800米,由于空气稀薄阻力小,飞机降落时速与内地相比,要快得多。刹车过早,飞机容易爆胎;刹车太晚,飞机又容易冲出跑道……

  迎险奋战,参加抗震救灾的飞行员大勇弥天!据统计,从14日18时到15日3时,空军飞机在玉树机场起降20架次,超过了玉树机场平时一个月的飞机起降量;仅16日当天,空军飞机就在13小时内起降26架次……

  夕阳西斜,一个险情又从前方传来:玉树机场没有夜航灯光设备!

  空军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从成空某场站紧急调派3台灯光布设车赶往玉树机场。两个多小时后,一架伊尔-76运输机在导航灯光的照射下呼啸升空。

  这次飞行,首开空军运输机部队在高原复杂条件下夜航先河!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航空管制部门发出警告:玉树机场附近空域救灾飞机起降密集,存在雷达盲区,易发生飞机相撞危险。

  空军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向雷达某团下达命令:迅速组成机动雷达分队,担负雷达情报补盲任务。4月15日,该团18名官兵急行军近700公里,于当日20时许抵达指定地点。21时,雷达阵地展开完毕,开始担负空情保障任务。

  截至18日,人民空军共紧急空运专业救援人员1242名,食品、帐篷、药品和专业救援设备789.6吨,转运灾区伤员和陪护人员1507名。

  19日晚,玉树降雪。持久奋战的官兵又身披冰霜,踏上进村入户抢救受灾群众的征程。奥地利《标准报》说,中国人在与时间赛跑,敌人是冰冷的寒夜和高原稀薄的空气。

  救援的将士们,加油!用火热的胸膛,挡住寒风,温暖玉树!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