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平民悼念日:“视民如伤”体现民本精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第二个平民悼念日:“视民如伤”体现民本精神
2010年04月21日 12: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21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中国国务院决定,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图为在青海玉树参加悼念活动的玉树县第三完小学生。 中新社发 苏丹 摄


 

    4月21日上午,福州边防支队马尾大队公边艇警笛长鸣,百余名边防官兵与驻地闽安中学师生、侨胞、台胞手持黄菊花、胸戴小白花,肃立默哀3分钟,以表达对青海省玉树县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图为参加该悼念仪式的福建侨胞台胞手举横幅向玉树地震遇难者默哀。 中新社发 刘可耕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电 题:哀悼日:“视民如伤”体现民本精神

  中新社记者 沈嘉

  4月21日,中国青海玉树地震的“头七”之日,中国政府为遇难者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个“平民悼念日”。

  在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后,13亿中国人第一次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哀悼仪式”送别了自然灾祸中蒙难同胞。当时一些评论说,该次举国哀悼把“一个民族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一个国家对公民尊严的彰告,升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国家公悼是对逝者的最高礼仪,不仅告慰逝者,亦抚慰生者。这一制度于玉树延续并强化,再次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人本观和民本观。

  既往中国文化强调国民对国家的责任与义务,而全国哀悼日则体现了国家对国民尊重与珍视的人性精神。有内地媒体发表评论认为,公共悼念仪式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同样是一场尊重公民生命权的洗礼。”从某种意义上说,举行全国哀悼活动是在提醒执政者切记保护公民生命安全的职责。正所谓“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哀悼日仪式也意义重大。它再次向生者说明,一切物质的东西都可以重建,惟独生命将不会再生,应珍惜生活,珍视生命。

  在这一基础上,哀悼日对社会形成爱与扶助,善与理性,尊重与尊严的基本价值理念将有进一步意义。公共仪式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于引起情感共鸣,凝聚社会共识,更好地连结起各族各界各个阶层的民众。这对于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变化的中国而言,改变个人与社会渐趋疏离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