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重伤员大转诊创“零死亡”奇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玉树地震重伤员大转诊创“零死亡”奇迹
2010年04月21日 10:26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玉树地震发生后,短短四五天内,所有重伤员就全部转移出玉树,在西宁、兰州、成都、西安,千余个生命重现出鲜活的色彩……

  空中铁鹰起落、飞翔,地面车辆风驰电掣,这个横跨四省、繁忙立体的交通网络,只为了一场生命的接力。在这场接力中,人们用爱心在雪域高原创造出重伤员长距离转诊“零死亡”的奇迹。

  废墟旁的抢救 与死神争夺生命

  4月16日,劫后的玉树结古镇,废墟一片。

  结古镇体育场外,停放着一辆伤员救治专用大巴车,车上已经躺着几位重伤员。现在,他们正要被运送到玉树机场。医生来回穿梭在院子和大巴车之间,查看着每一个伤员的情况。

  这里百余顶帐篷内,云集了第一时间从全国各地几十个医疗单位赶来的医疗救援人员。时间在这里用秒来计算。人们在与死神争夺,在地震中受到重创的生命。

  “快!这个病人脾脏破裂了,马上送去机场!”几位医生抬着担架上不断吐血的藏族男子,疾步来到大巴车跟前。司机尼玛虽然满脸疲惫,但迅速跳上车,开车风驰电掣而去。这是尼玛当天上午的第五次出车了。

  这样的大巴车在赛马场、玉树州体育场这样居民集中的救治点都有。和尼玛一样,他的两名同事也在结古镇到机场的10多公里路途中不断地往返着。为了让玉树地震灾区的伤员尽快得到救治,地震发生当晚,就陆续有大批伤员通过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被送出玉树灾区,在西宁、格尔木和海南藏族自治州、成都、兰州、西安等地进行治疗。

  不只是救援人员,不少自己有车的群众也参与到这场伤员的大转移中。藏族的、汉族的不知名的司机们默默地从废墟和医疗救援点之间运送伤者。这个雪域高原上海拔3750米的偏僻小镇,从来没有这么多的车辆出现,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

  夜晚8点。在玉树机场空地草坪上,54名中国红十字会999救援队队员经过了两天两夜的疾驰,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刚从北京来到高原,全体队员出现了高原反应。护理部主任张邯红一晚上吐得“连胆汁都要吐出来了”,队员赵志英在路上就开始咳血痰。

  黑夜中,被高原反应折磨的队员们,没有能够休息,就接到了他们的第一位病人——藏族妇女桑吉卓玛,她刚从废墟中被救出,50多个小时的废墟重压,她出现了典型的血气胸症状:血压低,呼吸困难,心跳达到每分钟180下。由于玉树机场不具备夜航条件,无法立刻转诊,但如果不现场救治,桑吉卓玛刚刚被重新点燃的生命火光,随时都有可能熄灭。

  “必须让她平安度过今晚!”13名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抢救,在帐篷里面从她的胸部抽积血。年近花甲的队员王子臣整夜没合眼,为她监测心率。半夜里,桑吉卓玛病情紧急,生命体征极为不稳,王子臣和队员们又为她排出了100多毫升的胸部积血。

  第二天清晨,当桑吉卓玛生命体征已经平稳,奇迹般地可以下床活动了。而全体队员,一夜无眠,他们在头疼、呕吐的高原反应中陆续接诊了13个病人。当队员们看着病人们平安地被抬上飞机时,折腾了一宿的队员们长吁了一口气,累得全都瘫软在了地上。

  在这里,起码驻扎着3个医院的大本营。每一夜,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在这里上演;每一日,都有催人泪下的情景在这里出现:跪着为产妇接生的医生,为婴儿用嘴吸痰的护士,累了就在机场大厅席地而卧的工作人员,明明有高原反应不能跑动却还要抬着担架飞奔到机舱的医务人员。

  空中营救 惊心动魄

  17日,东航一架飞机上,部分座椅已经被拆下,满满当当地安置了伤员。轻伤的坐在座椅上,伤重的躺在担架上,行李架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吊瓶。

  解放军第323医院野战医疗所的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正陪同一名藏族男伤员转诊到兰州。

  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后直冲云霄,由于高原气流的多变,机身开始剧烈颠簸起来。在场的护士想给他扎针,却被晃动得站都站不稳,急得汗珠子都冒了出来。突然,原本伤情稳定的人却出现了急性脑疝征兆,开始剧烈头疼,呕吐不止,躁动不安,机上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如果不及时治疗,病人可能随时出现生命危险。

  病人不停地呕吐,机舱里弥漫着异味。医生护士顾不上吐在自己身上的污秽物,马上给病人吸氧、吃药。在场的空中服务员不停地给病人拿毛巾、递开水。终于,病人逐渐稳定下来。机上的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解放军第323医院野战医疗所每次转诊病人,都要派出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陪同,保障病人在空中的生命安全。全所60人,两天内共出动40多人,陪同了20多趟。

  救援绝不留空白点,即使在万米高空,也要守护生命。

  西宁至玉树距离800多公里,开车约需14个小时,但空中线路仅需1个小时,因此2009年才刚刚开通的玉树机场在地震的关键时刻,成为与死神赛跑的“救命机场”。

  玉树机场海拔3905米,空管、气象、指挥力量很薄弱,只有适应高原飞行、性能良好的飞机才能适航。玉树停机坪属于小型,只能容纳三架飞机同时降落,而且并不具备夜航条件。

  地震当天,民航方面果断成立玉树机场抗震救灾联合协调小组,紧急抽调了气象、通信、管制、急救等方面的技术骨干携带应急设备赶到玉树机场,青海机场集团也派出30余人支援玉树机场,并及时开通了绿色空中通道。一时间,玉树机场成了繁忙的空港,每天超负荷运转,由震前2架次达到20多架次,各种军用运输机、民用飞机在机场上空来回穿梭,传递着生的希望。

  青海省卫生厅信息显示,截至4月19日16时,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累计救治伤员9145人,转运伤员2381人,转运过程中未发生一例伤员死亡。

  “在接近4000米高海拔的高原上转诊病人,却没有一例在转诊过程中死亡,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原病专家吴天一赞叹道。

  转诊医院 守望生命

  担架、救护车、匆忙的脚步、焦急的眼神……飞机尚未降落,西宁机场上迎接伤员的队伍早已守候在那里。

  15日14时50分,青海玉树地震灾区首架运送伤员的飞机抵达西宁机场,机上载着38名伤员,其中3名是重伤员。他们到达后立即被抬上救护车,风驰电掣地送往西宁市各大医院。

  救护车急速行驶。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急救中心门口,已经停放着20多张平板活动床,门前站满了医院负责人、行政人员、医生、护士,他们组成一个个救援小组,严阵以待。患者一旦进入急救中心,他们便立即投入到运送、救治伤员的工作中:清创,缝合,CT检查,会诊……

  这是生命接力的最后一棒,伤员劫后余生,千里辗转,已经是九死一生,如果生命在这一刻逝去,将是极大的遗憾。

  当藏族青年扎西才文被送下飞机时,他的颈椎、胸椎,双腿及腿部伤口伴有大量出血,呈失血性休克状态,生命危急。他被迅速送往医院,医务人员早已做好了手术准备,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手术抢救,及时输血、输液、紧急清创缝合术及对症处理,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伤员太多,床位不够怎么办?青海省卫生厅立即安排,排除一切困难,青海各地必须预留出2300张床位,西宁市、海东地区、格尔木市、海南州……每一个医院都预留了床位,确保每个从灾区转下来的重伤员都能立即住进整洁的病房。

  15日,成都双流机场。在得知有伤员被运往成都之后,机场在15分钟内就做好了准备,开辟出专用停机坪。同时,接到部署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也开始了紧张的准备。

  华西医院目前正是医院床位紧张的时候,有的病人排了半个月的队,正准备当天入院。可是一听到医院要救治玉树地震的伤员,大家都将床位让了出来。仅仅1天,200多张最好的床位,包括50张重症监护室床位就被腾了出来。当天,就有36名伤员全部入院接受治疗。

  在各个转诊医院,懂藏汉双语的志愿者们在伤员和医护人员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熟悉而亲切的话语,安抚着伤者的心灵。

  100多小时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大营救,贯穿始终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在废墟上闪光……时间会平复这场灾难带来的伤痛,雪域会铭记这场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接力,铭记一个民族在灾难中的坚挺与自强不息。(参与采写记者:王雁霖、姜辰蓉、顾玲、陈国洲、江毅)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