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疗专家群像:让玉树幸存的人不再受任何伤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军队医疗专家群像:让玉树幸存的人不再受任何伤害
2010年04月20日 19: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青海玉树4月20日电 (刘胜江 李彦忠 段晓宏 郝成涛)玉树地震发生后,当天上午11时,总后勤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军队卫生系统迅速组派了由创伤急救、高原病防治和卫生防疫等专家组成的医疗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目前,解放军和武警卫生系统组成的18支医疗队,1209名医务人员,正日夜奋战在玉树救灾一线。

  在这些医护人员中,不乏享誉军内外的专家。

  高钰琪:第51次上高原的高原病专家

  地震发生时,长期致力于高原病防治研究的高钰琪教授正带领第三军医大学“雪域高原行”为军服务分队在新藏高原边防部队开展高原病防治和科学研究。当他接到命令,让他赶赴地震灾区担任第三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医疗分队队长和高原病防治专家组组长时,他毫不迟疑、勇敢担当,迅即从新疆喀喇昆仑雪山深处火速赶往灾区。

  这是他第51次深入高原。

  连日来,面对救灾部队和群众高原病发病率不断增多的现状,高钰琪教授带领专家组成员日夜奋战在防治高原病的第一线,先后救治了120多名高原病患者,深入到救灾部队和地方救援人员中,开展巡诊检查,宣传预防常识,发放了2000多册《高原病防护手册》、《高原病防护须知》知识挂图,开展相关培训和咨询300多人次,为减少高原病的发生赢得了时间。

  高钰琪教授作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首届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在20多年的高原病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明了高原病的发病机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享誉军内外的高原病专家。

  在这次重大灾难面前,在时间紧、救治任务重的情况下,他充分发挥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长期的经验总结,以及科学的方法和成熟的救治技术,提出了做好进入高原前需做好的心理、身体、知识与物资的准备,进入高原后的卫生防护、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高原常见疾病防治、以及高原创伤及冻伤的救治和预防等4个方面的注意事项,为紧急奔袭高原科学救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高钰琪教授还及时组织后方专家教授紧急编写了《高原灾害卫生防护手册》和《高原病防护须知》,紧急送往抗震救灾前线,为指导医学救援,防治高原病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晓康:卫勤专家·救援尖兵

  李晓康作为第四军医大学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副队长,临危受命,协助队长率60名应急救援队员火速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展开生死救援。

  当晚11时接到上级命令后,李晓康牵头负责药品筹集、设备集中、物资筹备等繁琐繁重任务。经过一整晚紧张有序工作,120余万元的药品耗材和制氧机、手术车、洗消车等野战设备及时部署到位,为驰援灾区赢得了时间。在运力有限、没有任何后勤保障的情况下,他带领第一批29名医护人员,作为青海省外第一支医疗救援队,于15日晚8时飞抵玉树机场,同时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连夜编组队员,组织对后送伤员进行快速分类分诊、填写伤票;迅速指挥队员搬运、协调转送,确保了伤员在后方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治疗。此后又带队前插至震中结古镇,指挥搭建两所野战医院,迅速展开救援。

  在救援前线,李晓康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救治伤员、搭建野战医院、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冲在第一个。16日凌晨2时,藏族同胞义西宁宝,因右手关节挤压伤、左肩关节外伤被转诊到西京医院营地,巡诊一天刚躺下休息的李晓康,第一个赶到收治帐篷,对其进行了紧急医疗处理。他先后参与救治43人,巡诊、会诊35次。得知玉树扎西宾馆有灾民存活的生命迹象的消息后,冒着余震危险,李晓康第一时间携带急救药品和设备赶往挖掘现场,开展现场救治,并与救援人员一起实施营救。

  李晓康依据应对突发事件的敏感,安排购买了5台制氧机,准备携带了500多份的高原康等药品,在救援前线,不仅保证了所属队员的安全和战斗力,而且为200多名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和部队指战员补充氧气,提供药品,进行抗高原反应治疗。总后卫生部张雁灵部长称赞:在含氧量只有内地50%——60%的玉树,西京医院携带的5台制氧机发挥了极好的作用,为救灾部队官兵和当地群众提供了补充氧气的有力帮助。

  针对玉树属于藏族地区的实际,李晓康组织队员在飞机上熟悉当地民俗习惯、地理环境,提前联系藏族翻译随队行动,先后救治藏族伤员320余人,巡诊藏族群众540人,均得到顺利沟通,保证救治及时,赢得了藏族群众肯定和信任。针对灾后容易爆发鼠疫及流行病的问题,李晓康及时为周边驻军部队500余名医护骨干和官兵进行了灾后防疫科普讲座,指导他们如何适应高原环境,有效防治疾病,科学组织救灾。

  赵彤言:媒介生物学家巾帼不让须眉

  玉树地震后的第二天,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赵彤言研究员就作为总后抗震救灾医疗防疫专家队的成员,踏上了赴玉树的飞机,她是这支队伍中唯一的女性。

  地震后,玉树县卫生环境恶化相当严重,赵彤言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开始了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白天,她克服高原缺氧的困难,不顾疲劳在玉树受灾最严重的结古镇走访调查,从农村牧区到城区垃圾场、臭水沟,从受灾群众安置点到救灾部队集结区,认真记录数据,了解诱各种传染病的潜在危险。晚上,她在帐篷里打着手电筒连夜为总部撰写出了“加强灾区鼠疫防控”和“尽快建立救灾部队传染病症候群和食物中毒应急直报网络”两份专家建议案,受到了总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为了保证既不发生疫情,又不造成新的人为污染,赵彤言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其他专家根据藏区居民风俗习惯,并针对玉树灾区的自然环境,经过认真的研究论证,提出了科学防疫、无害消杀、择机灭虫……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在防疫过程中,她和其他专家一起引导灾区卫生防疫部门群众建立了垃圾场,及时清除各类生活垃圾、污水;引导受灾群众安置点搭建临时厕所,避免人畜粪便随处堆集,污染环境。指导参加抗震救灾的各支防疫队科学开展消杀灭作业,引导他们正确选用对环境无污染的药物,同时为他们讲解卫生防疫的知识和技能。

  为帮助灾区重建卫生防疫力量,恢复玉树几乎瘫痪的疾病防控体系,赵彤言和其他专家每天深入到藏民家中和寺庙,为受灾群众宣讲防疫知识,分发防疫药品,配备防疫器材。赵彤言足迹踏遍了玉树县每一个角落,为玉树县培训了200余名卫生防疫骨干,教会了他们如何检测水源,如何保护水源,如何识别有害虫媒,如何无害化卫生处理牲畜尸体,如何使用消杀灭器材,如何配制消毒剂等等。防疫骨干学到了卫生防疫的知识技能,活跃在了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现场。 (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