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救援面临三大难题 救援力量基本覆盖灾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玉树地震救援面临三大难题 救援力量基本覆盖灾区
2010年04月20日 11:1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正在现场指挥抢险救灾,比较安全,偶尔还有余震,感谢全国人民对我们的关心。”电话那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王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 记者。此时是4月15日15点11分。

  4月14日7时49分,7.1级地震发生后,高寒、遥远的玉树 瞬间成为全国人民、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此次受灾情况如何?救援工作进展如何?

  物资短缺两天左右基本解决

  4月15日中午,青海省人民政府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了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发布信息:截至上午9时,地震共造成617人遇难,313人失踪,9110人受伤,15000户民房倒塌,10万灾民需要转移安置。

  “从安置灾区群众生活的角度来看,目前灾区主要是缺乏帐篷,缺乏御寒的衣被,缺乏可以即食的方便食品。截至15日下午15点,有8370顶棉帐篷已经到了灾区,我们努力今天能够将近1万顶左右的帐篷运到灾区。”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 表示。

  4月15日下午4时,民政部、中国地震局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海玉树地震灾害 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邹铭表示,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在灾后紧急启动了国家救灾一级响应,中央财政紧急下拨抗震救灾综合财力补助2亿元。民政部紧急从天津等7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向青海灾区调拨大量棉帐篷、棉大衣、棉被以及简易厕所等救灾物资,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全国各地也及时向青海伸出援助之手。

  截至15日,已到达玉树灾区的各方面救援力量,包括医疗队伍,将近万人,覆盖整个灾区的搜救工作。交通运输方面,与汶川地震不同,此次玉树灾区没有出现完全不能够到达的受灾地点,公路交通比较通畅,空运有更多的能力腾换出来抢运救灾物资。邹铭表示:“总体上看,灾区救灾物资短缺的情况应该在两天左右能够基本得到解决。”

  搜救的三大困难

  边远高寒的玉树,让此次灾区援救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

  第一个困难就是高原反应。中国地震局赈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 表示,灾区处于高原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对于专业救援队员也好,对于搜索犬也好,都面临着高原反应问题,“我们很多救援队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搜索犬的搜索效率、效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外,玉树地震的主要受灾地点是沿峡谷地带展布,地形复杂,交通畅通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救援人员遇到了交通上的困难。“另外,从西宁 到玉树,路途有800公里,如果陆路到达的话,乘车要12个小时,远程施救对我们的救援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第三,当地后勤保障条件非常有限,由于灾区受灾很重,各支专业救援队伍必须依靠自己,从当地政府很难得到充足的保障,他们必须做好自我保障,所以对各支救援队伍的要求,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灾区,现在灾民安置遇到很大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的救援队伍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缺少驻地、缺少即食食品等方面的补充,加之在高寒地带,现在当地还处于冬季,所以我们救援队员的自我保障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苗崇刚介绍说。

  救援力量基本覆盖灾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一些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纷纷表示,自己的救援队随时准备在获得中国政府允许的情况下前来进行抗震救灾的协助工作。国内的一些企业和志愿者也纷纷表示要赶往灾区进行援救。

  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表示:非常感谢大家对灾区的关心和想尽自己的努力帮助灾区的愿望,目前国家所调集的物资能够满足当前的应急需要。此外,这次地震的范围和重灾区的范围都很集中,空间比较有限,已有近万人的救援力量集中在这样一个有限的区域中,救援的力量能够基本覆盖。“由于灾区交通运输能力的限制,我有一个建议,如果大家想表达对灾区的关心和支持的话,希望捐赠或者做一些其他方面的支持措施。我建议在灾区重建和灾民长期安置的过程中捐献一些资金,来帮助灾区整体上规划新的县城,为灾区民众建设新的居所。”

  4月15日,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也发布公告,呼吁广大志愿者暂不要集中来灾区救灾,“下一步视灾区情况,如果需要广大志愿者的支持帮助,我们将专门发出邀请。对大家的热情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衷心感谢!”(张伟 胡雪琴)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