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玉树4月19日电 (朱谦礼 刘佳)19日中午,在青海玉树机场,记者见到7个兵。他们白天给应急助航灯充电,晚上在机场布设应急助航灯,为起降飞机点亮了一条安全的生命通道。
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玉树机场成为抗震救灾的空中生命通道。可这个去年8月才通航的高原机场并不具备夜航起降能力,难以保证昼夜实施空中大救援。
4月14日下午15时50分,成空某场站派出连长李崇林带领的韩华政、孙昌龙、朱军、海平林、何坤芳、何扩松7人应急保障小分队,携一辆助航灯光车整装待发。当晚20时10分,小分队7名官兵所乘坐的飞机在余震尚未完全散去的玉树机场降落。
“天黑之前必须把灯光设施调试架设好,确保救灾人员和物资第一时间空运灾区,”李连长机场跑道前简短动员:“黄金72小时,需要救援人员分秒必争。机场的夜航灯就是受灾人民的生命之灯!”
顾不上高原带来的身体不适,6名灯光保障人员在李崇林的带领下迅速根据机场平面图紧急制定灯光保障措施,并立即着手布灯。
司机朱军驾车以25公里的速度匀速驶入机场跑道。李崇林盯着车内布灯距离测量仪,在间隔50米的距离不断发出重复着口令:“到位!布灯!”138盏应急助航灯在递灯员海平林和布灯员孙昌龙的密切配合下,一个个毫无偏差地放置在机场跑道的预定路线上。其他3名人员一边熟悉机场情况,一边配合车上人员工作。
晚上22时许,看着第一架把救援人员运往玉树的运输机在助航灯的指引下顺利升空后,7名灯光保障人员长舒了一口气,瘫坐在停机坪上……
李连长向记者介绍,他们6人共分成两个布灯小组,轮流担任布灯任务,自己跟车指挥。布设时间一般是在下午16时至18时,白天必须回收检查、充电。这就意味着,每次夜航他们都要放、收138盏灯,放灯员在有限的布灯收灯时间里要弯腰300多下,递灯员也至少有200下。这对于有高原反应的人来说,并不容易做到。没有任务时,他们还帮助卸载物资、运送伤员。
在玉树机场的第一晚,7个人在候机大厅的一角搭起了地铺。随着转运的伤员不断被送到这里,他们又搬到与候机大厅相连的航管楼走廊里。16日他们才搬进帐篷,吃上热饭。
17日,成空某场站派出2名航医为他们送上去1套制氧设备,并为7个人和在玉树机场进行保障的人员进行了体检。他们除了出现了流鼻血、嘴唇开裂、头痛等症状,各种身体数据都还正常。当问到有人是否需要轮换时,所有人都拒绝了。“我们已经逐步适应了环境,一定能坚持到任务结束。”
据悉,7人小分队已成功保障夜航飞行4个场次,36架次,并利用工作间隙运送伤员110余人,搬运物资10余吨。
望着夹杂在群山之间的玉树机场跑道上,闪烁的一排排明亮的灯光,犹如黑暗中无数个微型灯塔,指引着一架架救援飞机准确着陆起飞,也正是这些闪烁的灯光,点燃了震区众多生命之火,温暖了玉树寒冷的夜空。(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