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如何让救灾之路更短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武汉晚报:如何让救灾之路更短些
2010年04月19日 16:59 来源:武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救援成绩已然很大。但是,救援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不断重复出现的问题:如救援过程中出现缺少帐篷、御寒衣物,灾区本地救援力量太少,医疗物资短缺、医护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虽然随着各地救援队伍的抵达和紧急抢运救援物资,这些情况有所缓解,但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

  民政部调拨的帐篷、棉被大多来自南方的国家应急物资储备库,即便以最快的速度抢运,从安徽、江苏等地发运的救灾物资也得19日或20日才能运抵灾区,而此时离地震发生已经五六天了。相对而言,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地方还是西部地区,但受经济条件制约,当地的救援物资储备、生产能力均严重不足,应急救援队伍人数也远少于东部地区。一旦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只能千里迢迢从东部地区调运救援人员和物资,而对于异常宝贵的救援时间来说,无疑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有关部门有必要重新考虑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的配置,在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多设立几个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充足的救灾物资,以便在灾难发生时第一时间送往灾区。

  对玉树来说,不幸中的大幸是当地有个机场,虽然规模较小,但至少给空运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提供了不少便利。此次地震对道路的破坏也较轻,西宁至玉树公路基本通畅,为救灾物资及时安全到达灾区赢得了时间。但下一次灾难发生时,老天还会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吗?如果灾区附近没有机场,道路损毁严重,救灾工作可能会困难得多。灾难再次提醒我们,交通设施建设不能完全从经济需要出发,对于那些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应适当增加交通设施建设投入。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灾难教育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如果灾区民众此前普遍接受过自救教育,如果当地有一支人数较多的应急救援队伍和一批接受过急救训练的人员,现在灾区救援队伍面临的压力无疑会小得多,起码不会将宝贵的医护人员浪费在绑绷带和处理伤口这样的小事上,可以让他们集中精力救治重伤员。杨国栋 市民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