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讲述地震惊险逃生:地动山摇中四层楼剩下三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浙商讲述地震惊险逃生:地动山摇中四层楼剩下三层
2010年04月15日 10:11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永康浙商讲述惊险逃生记,14日夜他和十几名永康老乡在帐篷度过 10万青海浙商迅速行动,首批救灾物资今晚可从西宁抵达灾区

  在地震中的浙江老乡们都还好吗?昨天,记者第一时间打通了青海浙企联合会。在时断时续的手机连线中,永康商人朱雄彪向记者讲述了地震发生时的惊魂一刻。

  目前,有近10万浙江人在青海经商,在发生地震的玉树藏族州有七八十人。截至发稿时止,青海浙企联合会只联系上了朱雄彪,其余人尚无音讯。而朱雄彪等10余名震区的永康老乡已经住进了当地政府提供的帐篷里。他们没水、没电、没食品,户外的温度在傍晚时分已经降至零下。呼啸的风声不时打断我们的通话,而只身逃出生天的他们没被子、没棉衣。

  令人宽心的是,青海10万浙商已经行动起来了。预计今天晚上,第一批青海浙商捐助的3车救灾物资,将从西宁抵达朱雄彪他们手中。

  逃出废墟回头一看

  四层楼只剩下三层

  昨天下午6点,记者拨通了朱雄彪的手机,他是青海浙企联合会在震后唯一联系上的玉树浙江人。此时,距他历经近2小时绝地逃生,刚刚过去十个小时。

  朱雄彪是永康人,39岁,在玉树开了一家打字复印店。电话里,不时传来阵阵巨大噪音盖过说话声,是一种非常难听的、类似金属在地上拖拽的声音。“这是风声!”朱雄彪说,“现在已经零下二三度了,晚上更冷,我在帐蓬里,但是没有被子,没有棉衣,夜里很难熬。”

  他语气非常镇定,一点听不出曾被困废墟近2个小时,仅靠自己的双手扒出了一条求生路。接着,他向记者讲述了惊魂一刻——

  昨天早上7点49分,朱雄彪还在睡梦中。突然一阵剧烈摇晃将他惊醒。“地震了!”他脑子里刚闪过这一念头,巨响中,房间就塌了下来,自己被困在一个夹角中。

  与朱雄彪一同被困的,还有一名当地朋友。求生的欲望激励着他们,没工具“我就用手挖”,终于,在挖掉一块空心砖后,露出了一个通向走廊的洞。“我们从洞里钻了出去,”俩人来到变形的走廊,却发现门已经全被封住了。

  “余震的时候,特怕。”朱雄彪说每一次余震袭来,他都担心那条狭小的走廊,也会突然崩塌。

  提心吊胆中,他们一边呼救,一边自己找出路。等从废墟堆里爬出,才发现四层楼的房子只剩下三层,而“消失”的那一层楼,就是他住的二楼:“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现在,还有人在这幢楼里挖着,一边喊着亲人的名字。”

  他穿着里衣里裤逃到安全地带的第一反应,就是给在老家永康龙山镇桥下三村的妻子打了电话报平安。当天下午,他联系了在西宁的青海浙商联合会。

  朱雄彪和陆续聚在一起的十几个永康老乡找到一间当地政府的帐蓬,就一直呆在里面。幸运的是,虽历经磨难,但大家都没受伤。

  当记者问起他的损失情况,朱雄彪说:“我还没去过复印店。听说已经塌掉了。”

  3车救灾物资

  最早今晚到达  

  “现在最缺的是棉被、帐篷,地震时绝大部分人都还没起床,逃出来的都穿着小衣小裤。”朱雄彪说,目前玉树断水断电,他们也没有吃的。不过,最难熬的还是晚上。又一阵呼呼的风声传来,淹没了他说话的声音。

  青海浙企联合会的工作人员陈小姐说,今天早上,青海浙企联合会将带着3车救灾物资去灾区,估计最快晚上到达玉树,领队的是联合会秘书长朱晓航。西宁距玉树800多公里,但地震损坏了许多桥梁和路面。

  3车救灾物资,包括灾民最需要的棉衣、棉被,以及方便面、饼干、水、药品和手电筒等等。“因为情况紧急,救灾物资也正在采购中,所以具体多少金额目前还无法确定。资金全部来自会员的捐助。”陈小姐说,“其中,2车属于青海浙商联合会捐助,1 车属青海(浙江)金华商会捐助。”

  据介绍,目前,有将近10万浙江人在青海经商,在玉树州有七八十人。陈小姐说,身在西宁的他们也是看新闻才得知了地震的惨状。她说,到目前为止只联系上了朱雄彪,其他人情况都不清楚,“具体情况只有等明天到了玉树,才能了解到”。方臻子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