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是国人的政治大戏。近日,14名人大代表就“为何要转让广汕公路惠州段”询问广东省交通厅,代表与官员之间的“激情PK”,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代表表现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广东现象”,官员却表现让人大跌眼镜的某种“官场特色”。(2月2日《羊城晚报》)
这PK的第一个回合中,代表问“为何让这一路段股权卖掉?”交通厅负责人却顾左右而言它,大谈路况,如此应对代表,算不算“外交辞令”?就算是,也太蹩脚了。
第二个回合中,代表还是不依不饶再行询问,交通厅一名处长上阵来,说“你老是追问当时为什么要转让,这个问题,当时也不是我经办的,在座的厅领导也不是经手人,现在我没办法给你确切的回答。”好一个“老是”,已显得有些沉不住气。真不明白“老是”有什么不好,如果不是代表“老是”追问,广州洛溪大桥说不定至今还在继续收费呢。相信这位所说的“不是经手人”是真,但作为主管单位,一句“不是经手人”就可以将问题推得一干二净吗?
第三个回合中,代表依然“难缠”,官员干脆回答:“关于转让的问题,我只能给你回答到这里。”呵呵,仿佛下了“送客令”,沟通之门立闭,隐隐然“官威”透将出来。
或许官员“没法回答”真的有内情,真的有背景。但无论如何,如此回答人民代表,代表能满意吗,人民能满意吗?就算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官员身段放低,丝毫不会影响形象,反而可能为自己加分。连样子都懒得做,是根本不将人大代表放在眼里,还是咬定“历史问题”就该留给历史去解决呢?若是前者,则表明他们对代表的回应连起码的诚意都没有;若是后者,则表明这样的“鸵鸟”官员缺乏基本的责任担当,这样的职能部门如何执政为民,如何对人民负责?
在同一份报纸的晚会版上,前外交官吴建民批评外事活动中的中国官员心态封闭,不接受媒体提问,有的甚至不具备“直视对方”的基本礼仪。看来,在对待人大代表提出的批评建议、监督权上的“内事活动”中,“心态封闭”的官员也大有人在。如果不是权力使他们傲慢,那可能就是他们还没有适应现代政治伦理,以至连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一知半解? 韩江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