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孤残儿童寄养在农村家庭
(北京)延庆和大兴都设有农村家庭寄养中心,不少孤残儿童寄养在农村家庭。在座谈会上,政协委员武力提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的就业、住房问题逐渐显现,建议政府适当对孤儿增加补贴,以政府为主导,设立福利工厂,解决孤儿们的就业问题。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表示,目前本市已有相关政策,并拿出部分财政资金,在孤儿住房、就业等保障方面予以支持。记者从市民政部门获悉,本市目前正在开展城市家庭寄养的试点工作。
>>现状
政府出资将部分孤残儿童寄养在有条件的农村家庭,让孩子走出封闭的福利院,感受家庭温暖,这种北京开创孤残儿童农村家庭寄养模式始于1994年。目前,寄养在农村的孤残儿童人数将近1000人。
市民政局相关人员介绍,当年推出农村家庭寄养政策,是因为当时北京儿童福利院的承载能力不够,受当时城市居民住房、生活水平及财政能力等限制。经过调研后,民政部门决定在远郊区的大兴、延庆设立农村家庭寄养中心,由寄养中心从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对农村家庭进行筛选,将孤残儿童寄养在符合条件的农村家庭,政府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费,孩子们每月的生活费由最初的1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600多元。
这种农村家庭寄养孤儿方式曾取得极大成功。2000年,民政部将该寄养模式称为“北京模式”,在全国推广。尽管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寄养模式的种种弊端也逐渐显露。市民政局相关人员认为,其最大的问题就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家庭寄养不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教育等成长的条件。
>>措施
寄养家庭有望获劳务费
据透露,民政部门将新建儿童福利机构,将这些在农村家庭寄养的孩子逐步分批接回福利机构,对于智力正常的孤儿,争取给他们找到收养家庭,对于重残孩子,将对其进行及时的康复治疗。
民政部门相关人员透露,北京正在开展有关城市家庭寄养的相关调研及试点工作。据介绍,城市寄养家庭的选拔,将涉及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住房条件、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是否有爱心等一整套评估,对于获得寄养资格的家庭,政府除了会提供孩子生活费外,还会为寄养家庭提供劳务费。
尽管如此,相关人员表示,收养仍是对孤儿最好、带来伤害最少的唯一方式。据介绍,今年市民政局还将出台对福利机构寄养在外的孤儿制订收养管理办法,鼓励寄养改为收养。
>>探访
寄养孤儿的农村生活
记者曾走访多个农村寄养家庭,农村家庭在生活、居住条件上,确实很难与城里相比,康复条件、学习环境等也比不上福利院。尽管今后农村家庭寄养的形式可能将逐渐转变或消失,但是家庭寄养给孩子们带来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带来的某些变化将是不可否认的。在寄养的孤残儿童中,小杰、小军的寄养家庭让记者印象尤为深刻。
昨天,60多岁的王玉民老人和小杰、小军正在准备村里的文艺会演,祖孙三人弹琴的弹琴,拉二胡的拉二胡,唱歌的唱歌,忙得不亦乐乎。在一幅祥和欢乐的祖孙同乐图中,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小杰是盲人,小军的手脚都有残疾。
19岁的小军在王家已生活了10年。“还记得刚来爷爷家时,我不会走路,只能在地上爬,爷爷给我打了一副拐杖。”此后几年,小军在王玉民和老伴的帮助下,渐渐从双拐变成单拐,最后完全甩掉拐杖。而王玉民年轻时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小军和小杰在他的教导下,学会了唱歌、弹电子琴、拉京胡、板胡等。
小军说,自己和小杰现在是区残联文艺团的成员,还经常去市残联演出。自己已经习惯了跟爷爷在一起生活,“我觉得这里就是我的家。”王玉民也早把两个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孙子,“我的老年生活有了两个孩子,多了很多乐趣。”
王玉民有时觉得和两个孩子离别会很快,有时却又觉得他和孩子们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他告诉记者,小杰和小军以后要是有好的发展,能发挥他们的文艺特长,他支持两个孩子走,如果孩子安置得不好,他宁愿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记者陈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