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四日电 (记者 邢利宇)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即,增进彼此了解、加强互信是双方共同期许。然而,多年萦绕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战等问题,仍在其访华前以不同形式“宣告”:歧见仍然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姬虹对此指出,信任基于彼此相识相知,中美歧见有待文化交流“解码”。
姬虹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中美建交三十年,文化交流日益繁盛,特别是近几年来,中美文化交流无论从规模、范围、还是深度广度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如:中美两国政府于二00七年六月十一日签署《二00七年至二00九年中美文化交流执行协议》,其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是两国图书馆界首个政府级合作项目。今年一月十五日中美政府签订《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二百五十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这一自一九九八年就开始磋商的文物保护项目,又将两国文化交流拓展至文物保护新领域。
“虽然如此,相对于经贸交往,中美‘文化交流逆差’严重。”姬虹强调,输入多、输出少,再加上语言障碍,导致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及中华文化知之甚少,对中国的误读、误解和歧见则因此存在于各个领域、层次的交往中。
“美国文化在全球都在扩张,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姬虹说。她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首先在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文化的产业化运作,其大众文化在全球拥有支配地位,成为世界各国民众的日常消费品;此外,政府对其大众文化的扩张也是相当支持。
对于美国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影响,这位学者表示了她的担忧。“中国人口众多,所受到的影响会更大,对今后的影响也更深远。”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中美两国、两国民众之间如何才能建立长久的互信和彼此更加透彻的认识与了解?姬虹认为,“政府间文化交流协议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为推动双方认识与了解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人与人的交流。”
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简称IIE)二OO八年统计,在二OO六到二00七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六万七千七百二十三人,居美国外国留学生人数的第二位,访问学者两万零一百四十九人,居美外国访问学者人数的第一位。另有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中,来自美国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占第三位。二OO五年到0六年,在中国美国留学生八千八百三十人,比十年前增加了百分之五百三十三。
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消除语言障碍的培训项目受到两国政府和民众的重视。迄今中国已在世界八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二百八十多所孔子学院,美国孔子学院数量目前已增加到六十五所。
文化交流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虽然其影响重大而深远却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奥巴马此次访华,姬虹表示,希望两国能进一步拓展文化交流领域,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交流项目,让两国普通民众广泛交流接触,相互了解彼此的传统文化、思想观念、行为准则。“让更多美国民众改变中国还停留在坐轿子时代的陈旧印象,这也许更有效。”(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