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钱学森:归国后不穿西服 拒绝美方任何邀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追忆钱学森:归国后不穿西服 拒绝美方任何邀请
2009年11月06日 11:27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专访《钱学森画传》作者叶永烈

  “他穿一身军装。进屋之后,摘掉军帽,显出开阔光亮的前额。一双眼睛,射出睿智的目光。他微笑着跟我握手,眼角皱起了鱼尾纹。说起话来满口京腔。”1979年2月23日晚在上海延安饭店第一次见到钱学森的情景,叶永烈至今难忘。

  30年后的今年5月,叶永烈的《钱学森画传》开始动笔,原本打算在2010年出版,作为送给钱学森虚岁满百的纪念。没想到,却没有等到这一天……

  “一当正职他头就大”

  钱学森喜欢“副职”。他的一生,担任过一连串的副职,从“副主任”“副部长”到“副主席”……

  叶永烈回忆说:“一当正职他头就大,过去,我们都叫他‘钱副主任’。”其实,早在1956年10月,新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之际,钱学森被任命为首任院长。然而,不久之后,他却主动要求当副院长。这是因为担任院长要花费很多精力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他希望集中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火箭尾部镜头要剪去”

  “钱老很健谈,为拍摄《向宇宙进军》,他来上海专门约我见面,而且一口气谈了两个多小时。”作为《向宇宙进军》摄制组主创人员的叶永烈更没想到,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钱学森会在百忙之中,仔细看完拍摄提纲。

  “提纲中,影片片名叫《空间科学》,不大科学。因为空间科学是天文学的一个部分。”叶永烈说,后来根据钱学森的意见,片名才改为《向宇宙进军》。

  钱学森还建议,影片的开头应该表现中国古代对太空的美好幻想,这一组镜头最好配上用古筝演奏中国古乐的背景音乐。钱学森说:“这个影片,虽然是讲科学,讲技术,但不能光有科学技术,还要有艺术。我是个笨人,不懂艺术,这要靠你们。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这一点也不能含糊。”实际上,学识渊博的钱学森对艺术十分在行,尤其是音乐。他当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曾是校乐队的主力圆号手,更何况他的夫人蒋英是留学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

  当时的钱学森已年近七旬,令人感动的是,影片拍摄完成后,他多次亲自审看影片,有时在科委大楼、有时在家中。“钱老看影片非常仔细,有一次,他见到一个火箭发射镜头,关照我在火箭尾部尚未出现在画面上时,就必须剪去。他说,外行看上去,火箭发射很壮观,可是内行只需看一下你火箭的尾部,就能知道许多机密。他对解说词也很注意,每看完一集都向我要一份解说词,细细推敲。”

  在这一过程中,钱学森多次表示:“我是不当你们的总顾问,片子上可别把我的名字写上去。但是,我会热心于你们的拍摄工作,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老爷子”每天必看8份报

  “钱老出生于名门望族,钱家是杭州有名的丝绸商,尤其母亲家是富商。在北京上幼稚园开始,家里每天包一辆黄包车送他上学。他很聪明,学业上一帆风顺。”叶永烈介绍说,即将出版的《钱学森画传》中,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提供了大部分过去从未公开的珍贵生活照片。

  晚年的钱学森,越来越珍视和依赖家庭,已经基本不见什么客人了。钱永刚聊起“老爷子”每天必做的事,一件是看报纸,还有一件是听广播,这些年一直是这样。“每天必看8份报,这些年已经形成一定习惯,按先后顺序依次摆好: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参考消息和经济参考报。看完之后,依旧是这样的摆放次序。遇到有兴趣的内容就剪下来,剪完用白纸贴得整整齐齐,标注上日期版面,按不同的主题用牛皮纸袋放好;年岁大了以后,剪不动了,由护士帮他,但要不就剪得不够齐整,要不就忘了写日期,难得符合他心意。”这时要钱永刚说一句:“我来”,钱学森就会很高兴。

  听广播,是钱学森的另一大爱好,几十年如一日。他从来不看电视,是早年在加州理工任教时养成的习惯。那里的教授为了专心工作,多少年来不看电视,他们认为听广播是高雅的,钱学森也保留了这个习惯。他每天必听的两个节目是《科学知识》和《新闻联播》。

  别人不理解,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为什么每天还要听《科学知识》这样的科普节目,钱学森解释说,专家也需要科普,在专业范围内是专家,专业之外是外行。每次与人谈起电台播出的节目内容,他如数家珍。

  “中国首席科学家”

  钱老兴趣广泛,晚年写了很多信。他的信内容五花八门,整理出来十大卷,整整一箱。叶永烈当初看到这些手稿,不禁有感而发:“钱老在白纸上所写的书信,字迹工工整整,就像有格子一样,行距字距都一样。”

  晚年的钱学森写了不少专著,领域涉及建筑学、园林学、沙产业、中医、地理学等。“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叶永烈说,他的学识底座很大,专业之外有广泛兴趣爱好,而在他所研究的专业领域又是绝对权威的顶尖人才。

  在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上,钱学森是舵手。当年,曾为走什么路引发过争议。大部分人认为我们要走航天飞机之路,而不是航天飞船之路。关键时刻,钱学森主张,中国要走航天飞船之路。“若不是钱老的科学决策,恐怕现在我们的载人飞船还没上天。”叶永烈说,“钱老在诸多重大决策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CCTV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而在叶永烈眼中,钱学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首席科学家”。

  不穿西服拒绝邀请 除非他们道歉

  “如果说,钱老这辈子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恐怕是他1950年准备启程回国时,突然被移民局逮捕。”叶永烈说,当年,作为有声望的科学家,被美国当作特务驱逐出境,是他人生的奇耻大辱。

  虽然此后,美国联邦调查局曾扣留了钱学森一家已经装船的所有行李,包括三脚钢琴、800多公斤重的书籍,但没有查出一份机密材料。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终于乘船离开了美国。

  谁也不清楚,这5年,钱学森是如何度过的。只是多年后,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回忆,在被关押的15天里,他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严重的损伤,体重骤降了13.5公斤。

  回国后的钱学森不穿西服,拒绝来自美国的任何邀请。

  “除非美国政府道歉。”钱学森生前曾这样说过。 (记者 杨纯)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