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村妇赶制国庆灯笼忙亦乐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京郊村妇赶制国庆灯笼忙亦乐乎
2009年09月30日 0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九日电 题:京郊村妇赶制国庆灯笼忙亦乐乎

  作者 刘思涛 谢正龙

  正值首都全城都在为六十年国庆大典忙碌之时,在北京有“灯笼第一村”之称的怀柔区九渡河镇红庙村里,一群中老年妇女也日以继夜地忙着制作大红灯笼。北京城区各大公园和旅游点成千上万的国庆红灯笼大多出自她们的巧手。

  记者还没走近红庙村村口,就已经看到村里到处悬挂着大小不一的红灯笼,点缀着这个青山环绕的小村庄。在村里的灯笼制作基地里,二十多名妇女坐在近千个灯笼组成的红色海洋中,她们嘴里唠着家常,手里不停地制作国庆大灯笼,有的在做灯笼铁架,有的在裁剪灯笼布,有的在为灯笼贴上金色云朵纸片。

  “我们专门为国庆做了新款式的灯笼,” 带领村民制作灯笼的村总支书闫万军告诉记者,往年他们都是制作塑料型灯笼,很多客户反映不环保和档次不高。因此今年的灯笼改用了耐用型钢条,也用金丝绒、七彩缎和丝质三种灯笼套取代塑料套。新款的大灯笼受到不少客户的青睐,来自北京各区县的国庆灯笼订单八月份就开始有,现在已经做了近两万个。

  据闫万军介绍,制作灯笼分做铁架、插钢条、盘线、裁布、套灯笼套、粘云朵、贴排须、粘金条等十几道工序。三四十个妇女流水线作业,平均每天能做五百个以上。灯笼有大红和桃红两色,客户选择得最多的是高半米、直径为六十厘米和八十厘米的大红色灯笼。

  国庆时值金秋,村里的板栗成熟了,妇女们每天清晨四五点就要上山摘板栗,早上九点到晚上八点再忙做灯笼。“制作灯笼和农活两不误,都能保证收入。”闫万军乐呵呵地说,这群平均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妇女制作国庆灯笼,平均每人每天能赚四五十元,比靠板栗糊口多了十几倍。

  他也坦言,虽然要日夜赶做国庆灯笼,但祖辈的农活和各家庭的家务活也不能耽搁。因此,妇女们做灯笼的时间十分宽松和自由,而且各家都能相互体谅和照顾,“轮流帮忙照顾孩子,轮流帮忙摘菜做饭,妇女们都很不容易”。闫万军感叹道。

  据悉,红庙村是镇里一个极小的自然村,全村总人口一百人左右,祖祖辈辈都依靠种植板栗、核桃养家糊口。从二00六年开始,全村妇女赶上了制作灯笼潮,因做工精细和北京灯笼市场产品空白,二00七年和二00八年,创下了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的历史记录,比以往的收入翻了一倍多,灯笼制作让红庙村成为全镇第二富村。近几年,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老病妇孺。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四五十岁的妇人、还有一些身体残疾和患病的人等都加入了灯笼制作的队伍中,喜庆的灯笼为他们解决就业的担忧。

  记者走进红庙村的灯笼工作坊,五彩缤纷的宫灯、生肖灯、瓜果灯、走马灯普通彩灯引入眼帘。据闫万军介绍,妇女们除了制作国庆灯笼外,日常还会在家为商家订作各样彩灯,赚到不少外块。由于手艺精细而被村民们称作“灯笼师傅”的王杰告诉记者,平常会有很多商家找到村里来订做彩灯,小至酒楼悬挂着的红彩灯,大至城区公园的大花灯,一批彩灯少则能赚三四百,多则能赚好几千,她笑笑地说:“做国庆灯笼还不比平常做彩灯赚得多,更不比逢年过节赚得多呢。”

  在王杰的眼里,做国庆灯笼虽然赚得不比平常多,但能提高红庙村的知名度。“希望以后会有更多人来找我们做灯笼。”这是王杰的心愿,也是红庙村各家各户以灯笼制作为副业妇女的心愿。完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