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七日电(谭旭燕)从薄薄黄纸上微泛着单彩的钢版雕刻邮票到现代高清、微缩的批量印制邮票,小小的一方邮票里浓缩着中国古老的印刷技术,静静地记录着新中国六十年的社会变化。九月二十七日,《新中国邮票六十年》大型主题邮票展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幕。
展览首次展出了中国著名设计师们的邮票设计手稿和雕刻师的雕刻印样。展览以参与新中国邮票设计的四十多位邮票专业设计师、雕刻师的作品展览为主要内容,有包括“新中国邮票设计第一人”孙传哲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新中国第一位女邮票设计师”卢天骄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在内的珍贵邮票展示。
主办方负责人在主题邮票展开幕式上发言称,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色,邮票的发展与国家的进步密不可分。
建国初到一九七四年,新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不够稳定。中国的邮票主要是通过手工钢版雕刻和胶版印刷。那个时代的邮票雕刻家们通过他们自制的刻针、光刀等工具,在坚硬的钢片上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钢版通过打样后再交予人工操作印刷。一九七四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照相凹版工艺大力发展起来,照片扫描、电子拼版、电子雕刻、机器的规模化生产使得邮票印制工艺不再强调个人手艺。
集邮几十年的林丰年先生对中国邮票的发展变迁深有感触。他介绍,在建国初期,中国的邮票主要用在通讯,图案和样式都很简陋和单调,且印制量小,但人们对邮票作为通讯的需求旺盛。随着人民生活的富足,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很少通过寄信进行沟通。而且邮票作为艺术品和投资收藏品慢慢地受人们重视,而它的通讯功能在逐渐退化。
酷爱邮票收藏的石遐识老人感言道,邮票反映了在不同时期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精神面貌和时代特色。他表示,收藏邮票就是收藏历史、收藏记忆、收藏情感、也是收藏时代和国家的荣耀。
本次大型主题邮票展还展出了中华民国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文革时期留存下来的珍贵邮票。同时,带巧克力香味的瑞士邮票,会动的阿根廷3D邮票,镶有施华洛世奇水晶的奥地利邮票,印有多啦A梦的日本不干胶邮票也吸引了集邮爱好者驻足欣赏。这些设计新颖,式样奇特的外国邮票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