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十八日电 题:从引进技术到小煤窑整合 中国全力扭转安全事故高发状况
作者 周锐
“一听到救护车呼啸而过,我就头皮发紧!”
回忆起三十五年前初到煤矿的日子,六十四岁的赵云常感慨万分。他告诉记者,苦累都不怕,唯一担心的是安全。
赵云常所在的南屯煤矿是当时中国最好的煤矿之一,在这里,摩擦支柱代替了木支护,采煤机也开始投入生产之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煤炭工业已经看到了机械化生产的曙光,但打眼放炮、大锨攉煤的手工作业仍然是煤炭采集的主要方式。
建国初期,中国“底子薄”的问题普遍存在,煤炭行业尤其明显。作为储煤大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煤炭产量连国内基本用煤都不能满足。
为了挖出更多的煤,当时的煤炭工人经常会几天几夜不出井。即便如此,产量仍然低得可怜。而手工作业、连续疲劳,让安全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赵云常回忆说,当时煤矿上工伤几乎天天有,死亡年年不断。就在他入矿的第一年,矿上就有七名矿工离他而去,追悼会上家属的哭声让他撕心裂肺,他对救护车的恐惧正是始于那个时候。
赵云常工作的第五年头,经邓小平批示,中国从国外引进一百套综采成套设备和一百套综掘设备。其中两套落户山东兖矿。
“最头疼的就是和这些‘八国联军’打交道”,一位兖矿老矿工回忆说,当时整个矿上都在夜以继日地研究这些设备。
技术的更新,让南屯煤矿综采二队成为全国第一个年产百万吨的工作队。但在同一时期,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综采工作面的年产量已达到三百万吨,而且百万吨煤死亡率远小于中国。
差距并不可怕。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走在正确路上的中国迎头赶上。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中国煤炭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二00八年中国产煤二十八亿吨,是建国初期近九十倍。中国煤炭产量更是多年位于世界首位。大锨攉煤的手工采集模式已彻底成为过去。
煤炭工人的生产环境也日益改善。在兖矿,有自动降尘、喷雾、净化粉尘系统的新型采煤机现在已投入使用。通过安全帽中的芯片,控制中心可以随时定位井下人员。矿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了可靠保障。
数据显示,二00八年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一点一八二,相比与二00一年下降近百分之八十。在兖矿等国有大型煤矿中,生产百万吨煤的死亡率近年来一直控制在零点一左右。
相比之下,小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二00八年,小煤矿瓦斯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和百分之七十四,百万吨死亡率是国有大矿的八倍左右。专家预测如果小煤矿能达到重点煤矿的水平,全国每年可减少死亡两千人以上。
针对这一问题,各方面已展开行动。未来的几年中,小煤窑的数量将逐步减少。近期,煤矿大省山西大力推动国有大矿整合年产量九十万吨以下的小矿。这一举措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
一个负责煤矿监管的官员表示:“尽管安全事故高发期是大多数国家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尽最大力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