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22年变迁:网络公民社会逐渐崛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互联网22年变迁:网络公民社会逐渐崛起
2009年09月18日 09:41 来源: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何建立井然有序的网络社会,支持社会进步的力量,正是当前网络社会建设需要探讨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随着网络实名制的推进,虚拟空间正在成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将让民众有条件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漆菲发自北京 “那一刻,让我们同时在线吧!让服务器挤爆吧!”9月13日下午,网友“大饼”在华商论坛发投票帖,号召大家在该日9点14分共庆“中国网民节”。

  在中国网民节官方网站上,中国互联网协会邀请众多网民相聚北京地标建筑——中央电视塔,共同庆祝网民节。

  美国《时代》周刊曾将“You(你)”即网民,评选为2006年度人物。在中国,从“孙志刚事件”到陕西“华南虎事件”,网民无一不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中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到网络公民身份意识被唤醒,中国网民在冲动与理性中不断成长。

  起始只是“梦想家”的天地

  之所以选择这一天为“网民节”,是因为在1987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我们能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人完成了对互联网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触碰。

  而互联网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则是在1994年4月20日。这天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互联网不再是遥不可及。中国社科院网络研究学者闵大洪非常看重1994年这个时间节点,他认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网民产生于这一年。同在这一年,长期从事互联网研究、被称为“博客教父”的方兴东,首次在北大发出电子邮件。在他的印象中,2000年前是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那时候的“网民”都是一些梦想家。“那时大家都是冲着这个新事物去的,很少有人想利用它来赚钱。”

  作为“梦想家”的代表,方兴东在2002年把博客引进中国,它标志着网民从被动走向主动。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网民社会才能日益走向生机勃勃。新世纪之后的短短几年里,中国网民的数量从开始的仅几百万,迅速膨胀发展到3亿。方兴东把这个阶段的网民视为“实用主义网民”,“发邮件、看新闻、看电影、打游戏,他们希望互联网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在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2002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正在国外出差,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当时从已进入网络社会的美国、芬兰等国家的情况来看,在那里网络纯粹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工具,用来学习、购物、发送邮件和向政府提交工作议案等,而不是聊天、游戏的空间。

  网络公民社会逐渐崛起

  “在互联网世界里,每一个平凡的网民都是不平凡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家用热情和才智共同创造了互联网的兴盛与精彩。”这是首个网民节上发出的一封致3亿网民的公开信中的表述。

  中国入网22年来,从第一代网民的诞生,到第一代网络公民的崛起,中国网民代表的是新科技、新文化,以及草根精神。而首个网民节的来临,更是表明了中国网民有了一种共同的社会身份认同。

  这种身份认同的形成,来源于近几年来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夏学銮举例说,比如“虐猫事件”后频发的人肉搜索,虽然道义上可以理解,但是如此在互联网上揭露他人的隐私是很不合适的。同时,夏学銮对国内许多网络论坛上“互相谩骂”的情景深为不满,这让他想起了看到芬兰网站上的聊天室被用来讨论公众权益保护等“正事”时感受到的震撼。

  网络社会总体呈现的还是积极一面。从“邱庆枫事件”中单纯的利用互联网表达公民态度,到“孙志刚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呼声最后促成《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再到“厦门PX案”中网络舆论引发出公共事件,互联网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轰动一时的“华南虎事件”中,诸多打假网民是作为一个“英雄群体”存在与合作的,并且主流网民表现得相当理性与成熟。

  网络空间将走向真实生活

  当然,网络上的各种流言蜚语悄然风行,造成了不好的社会舆论效果。方兴东认为,如何让这些“乌合之众”成为一个井然有序的网络社会,支持社会进步的力量,正是当前网络社会建设需要探讨的。

  夏学銮则认为,这是国家民主进程不断推进的产物,网络上问题层生是现实社会的反映,最初网民把网络作为一个宣泄和聊天的工具,完全是“现实与虚拟两张皮”的结果,后来网民渐渐到利用网络发表声音,形成网络民意和舆论,最终影响政府决策,“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如今,网络成为直通车,成为投票箱,成为民生讲坛。夏学銮表示,随着网络实名制的推进,虚拟空间正在成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网民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网络使民众有条件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