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市长救灾流泪引热议 自称曾对媒体反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四川广元市长救灾流泪引热议 自称曾对媒体反感
2009年05月14日 10:22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地震后,广元市市长马华在受灾现场泪流满面。视频截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 对话人物

  马华

  广元市市委副书记、市长,1957年7月生,四川平武人,曾任绵阳市副市长,德阳市市委副书记。

  4月9日,广元市市长马华说起广元的重建,感慨“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做一件事要付出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努力”。

  重建难度大

  推广钢木结构房子

  新京报:四川六个重灾区中,广元的灾情有什么特殊性?

  马华(以下简称“马”):特殊性在于广元受灾面大,每个县、每个乡镇都受灾了,4县3区中,有两个极重灾区,其他都是重灾区。

  另外,从自身条件来看,广元又表现为“三多一弱”。“三多”是,多为高山深谷区域,多为交通不便,至今还多为余震频繁地区。

  “一弱”是指,广元是典型的连片贫困地区,地方财力和群众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全国、全省水平。

  这几个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做一件事要付出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努力。

  新京报:尽管有困难,广元的重建特别是农房重建,在四川还是走在前列的,你们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马:我们的农房重建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到后来发现困难,进行了适时调整。

  广元需要恢复重建的农房是195950户,面积很大。需要的红砖是45亿匹,但整个广元的生产能力满打满算只有31亿—32亿匹。这样的后果一是供应不足,二是价格高涨,百姓承受不起。

  如果不想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国家给老百姓的建房补助就在砖的涨价中消耗了。

  于是,我们调整结构,推广一些钢木结构的房子,相比砖混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好、价格低、工期短等优点。

  另外,我们还对面积进行控制,因为本来就受灾了,加上广元老百姓的收入也不高,负债过高也不是办法,就积极引导老百姓控制面积。

  规划要科学

  不能是政府花钱不心疼

  新京报:我们在基层听到了一些声音,原来是三年重建,后来提前到两年完成,不少基层干部觉得有些压力,你是否担心这样会影响施工质量?

  马:我们总体考虑是能提前的就提前,毕竟老百姓住进去就是安居了,安居了才有更多心思寻求其他发展。

  但有的地方,确实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全部完成的,进度还是要服从质量,三年变两年,说穿了到明年的5月12日才是两年。

  重建工作只要思路正确,还是有效益的。

  新京报:我们在灾区了解到,有些地方出现了规划不科学的地方。比如搭建板房时,有些地方没有考虑到永久住房的重建需要用地问题,造成需要占地建设时,只能拆除板房,形成浪费。

  马:搭建活动板房,是属于一种应急状态的周转。我听到一些反映了,也有人说,应该让老百姓直接从帐篷转到永久性住房,那就浪费更少了。

  理性地讲,有些板房的建设确实存在浪费,但在应急状态下的多种选择中,有较优、次优,难有最优。

  新京报:说到永久性住房,灾区也有些基层干部觉得现在为了赶进度,缺少统一规划,选点不科学,担心几年后会为了公共建设又要拆除刚建好不久的房子。

  马:规划的科学性是我下一步重点要抓的事情,昨天我还在朝天区强调规划一定要科学,刚建好的房子就要拆,既是一种浪费,而且影响也不好,会让社会觉得政府花钱不心疼。

  “危”中有“机”

  重建资金正是及时雨

  新京报:灾难发生后,汶川大地震第一个遗址公园在青川东河口就地建立,并于去年11月12日正式开放,怎么想到做这件事的?

  马:东河口的山崩地裂,很有地质上的代表性,进入重建阶段,我们就想用这块地方进行科普知识教育,既是教育,也是感恩。

  同时,也要把地震形成的资源利用起来。东河口是去国家级4A景区唐家河风景区的必经之路,建设一个遗址公园,各方的利益都能兼顾。

  既然灾难已经发生了,那我们就要理性寻找灾难带来的机会。

  新京报:地震还带来了什么机会?

  马:我先说一组数字,目前纳入国家规划的广元灾后重建资金是1267亿元,三年时间投下去就能形成固定资产700多亿元,超过了广元建市23年积累的固定资产总和650多亿元。

  目前,遭受大地震重创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铺开。

  新京报:都有哪些项目?

  马:宝成铁路、兰渝铁路、成都至西安客运专线;广元至陕西、至甘肃、至巴中高速公路都已经动工。这些项目建成后,广元将成为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应该说这些都是广元发展的新机遇,过去我们想干很多事情,但没钱。现在有了重建资金,又赶上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我们有了报效广元人民的机会。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