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纪念日。今天,举国再次集体回到对那场大地震的记忆当中。这些回忆,曾经一再地撕裂我们的心肺;这些回忆,曾经一再地激起全民族携手抗震救灾的冲天干劲;这些回忆,也曾经让我们在泪流不止的同时,用那么多的人心一起来温暖人心。
但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回忆当中。逝者需要安息,生者需要前行,灾区需要重建。一年了,灾区的重建工作仍然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那片土地仍然需要人们的持续关注,被撕裂的房屋和心灵并没有完全愈合。一年来,全国各地对灾区的关爱从来没有停歇,国际金融危机的来势迅猛也未曾阻碍人们援建灾区的步伐,因为携手重建就是对那场灾难周年的最好纪念。
根据中央的安排,广东对口援建震中汶川。为了让汶川人民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有的对口援建市甚至只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原本三年的重建任务。为了这些承诺,广东援建汶川前三批项目共下达548个,估算总投资47.82亿元;为了这些承诺,广东始终把灾区群众的生活放在第一位,民生工程进展迅速,农房维修加固任务去年11月底就已全部完成,重建农房开工率达93.2%……广东以“广东速度”和“广东责任”向世界诠释了新时期的“广东人精神”。
这种精神是面对震灾不言放弃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遭遇困难决不退缩的精神,这种精神是面对千头万绪的重建工作务实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说到底就是要给灾区不仅带来面貌的焕然一新,还要带来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发展思想,让灾区坚强站立,学会自身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寻觅发展机会,从而早日翻过悲痛的一页,在繁荣中蓬勃向上,在发展中重新安身立命。
携手重建就是对灾难周年的最好纪念。汶川地震已是国人心中的一道伤口,愈合这道伤口不是也不可能凭借一朝一夕之功。唯有积极重建,把广东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与发展智慧辅助于灾区的实际工作,让灾区在新时期能够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不仅在经济发达地区,也在灾区活跃改革,活跃思想,活跃经济与文化。
新生产,新人物,新生活。灾难造成的裂痕终将在时间中慢慢消逝,但那些曾经战天斗地的悲情、那些携手共建的真情、那些“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都将因为灾区的勃兴而历久弥新,永留人们心底。这便是历史,这便是伤痛与愈合,这便是属于你、我、他的共同记忆。(本报编辑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