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都江堰"幸福家园" 体会灾民未来期盼(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探访都江堰"幸福家园" 体会灾民未来期盼(图)
2009年05月07日 00: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12”地震一个月后出生的李震西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5月7日电(记者 吴翔)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二环路东南段,有一个叫作“幸福家园”的灾民临时安置点。这里是去年“5.12”地震发生后,该市兴建的第一个灾民活动板房安置小区。在这个小区,可以看到灾民日益恢复的宁静生活,那场巨大的灾难,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远。而对于未来,他们还有着更多的期盼。

  幸福家园的幸福生活

  幸福家园由成都市建工集团援建,分A、B、C三个区,安置的都是都江堰老城区的灌口、幸福两镇灾民。据小区管委会副主任曾岷介绍,这里居住了6701人,共2585间房,基本按三人一间的标准安置。小区里有公共热水洗浴室和公共厨房,还设有两个日用品商店。此外,这里还有警务室、医疗点、就业咨询、法律服务、图书室、心理辅导站等机构,还设立了平价食堂、通讯服务点等设施。可以说,生活中的基本需要,都能在安置点内得到满足。

  走进小区,一排排的板房井然有序,地上丝毫不见垃圾,连老乡门前的杂物都收拾得整整齐齐。敞亮的厨房里接着天然气,灶具餐具干干净净。小超市里基本用品一应俱全,甚至可以刷卡购买——服务员介绍说,这里的货物和大超市的平价商品一个价。

  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保证灾民长期生活安心放心,幸福家园按照一般小区居委会的模式,分为A、B、C三个居委会,分别设立书记、主任各一名,由居民选举产生。居委会下设立了居民小组,下设幢长,每户还设户长一名,这样层层管理,责任到人。

  为了安全,小区还设立了一支29人巡逻队,24小时值班。据一位姓高的巡逻队成员说,他们每月能拿到700元左右的工资。

  在完善了硬件、管理和安全后,更重要的是对灾民的心理疏导。

  居委会设立了心理辅导站,定期请专家上门。另外,还组织“坝坝电影”放映和文艺表演,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在幸福家园中央,有一块大操场,这是给居民们锻炼身体用的。记者前去探访时,几十位中年居民正手拿宝剑,在领队带动下进行健身活动。他们的动作、穿着和我们在公园、广场上看到的锻炼人群毫无差别。神态中的那份宁静,更是让人感觉到他们当下生活的安宁平和。

  小区里一切都安安静静,只有一位60多岁大爷养的几只鸟在屋檐下不停鸣叫。他在地震中饲养的几十只鸟全死了,现在生活稳定了,他又开始延续自己往日的爱好。对他来说,生活总要继续。

  灾民的两个期盼

  采访中曾岷副主任表示,安置点内的居民都将于2010年内迁入永久安置房,但目前还没有人搬迁。

  这种长时间的等待,让一些灾民感到困扰。

  一位姓谢的中年男子带记者看了他的房间。十几平米的屋内靠后窗放着一张大床,除了夫妻俩睡觉的地方,一些杂物还堆在床脚。房间的另一头放着一张转角柜和一台29英寸电视,这都是他们从原来的家中抢救出来的。此外,除了衣柜和饭桌,屋内没有太多空闲的地方。

  按照规定,他们一家三口住一间安置房。但是,这样的环境对于他18岁的女儿来说,未免有些不适应。“她现在在成都读书,都不愿意回来。”老谢皱着眉,向门里伸了伸头。他很想永久安置房能尽早安排下来,解决一家人住房的尴尬。

  那位姓高的巡逻队员的烦恼比老谢更多:他和老婆,还有20多岁的儿子,不得不始终挤在一间屋内。生活起居,难免诸多不便。

  目前小区里的居民都还没人得到永久安置方面的信息。对他们来说,这将是生活改善的重要一步。

  那得到永久安置的居民是否安枕无忧?

  在都江堰向峨乡石碑村,记者第一次看到当地的永久安置房。黄色的五层单元楼,人均35平方米的面积,良好的绿化以及健身器材、小超市、活动中心等设施,完全颠覆了对灾区安置房的想像。

  这里住着257户共655人,全部按统规统筹的方式给予安置。他们都是在春节前后搬进新居的。记者在一户姓尤的人家看到,三室一厅的户型,天然气厨房、冲水式厕所和城市里的单元房没有任何区别。墙壁地面都一次到位,居民直接搬家具进来住就可以。

  但是,刚住进来的老乡却对这样的环境多少有些不适应。他们几乎都是农民,和土地、禽畜打了一辈子交道。一些人向居委会建议是否能饲养禽畜,出于环境考虑被拒绝了。而目前安置工作的进展还未能到达给大家都安排好生产劳动这一步。于是,一些老乡只能回到自己的田里去,继续耕种。一位姓孟的中年人每天要从小区走三、四里山路去种玉米;在附近另一个小区,一位姓王的女子隔两天就要带着自己4岁的孩子,走十三四里路去照看地里的毛豆。

  如何尽快让这些人的生产与生活协调起来,将是我们接下来的一个课题。

  虽然重建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如何,日子总是一天天好起来。在幸福家园,我们遇到了一个名叫李震西的孩子。他是2008年6月12日出生的,那时刚好离地震一个月。奶奶抱着他,乐呵呵地让大家拍照。对于那场灾难,他以后的人生里不会留下什么记忆;而快乐与幸福,在前方等待着他和走过“5.12”的所有人。

【编辑:吴翔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