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我们该怎样纪念地震一周年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新京报:我们该怎样纪念地震一周年
2009年05月06日 08:54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月4日,成都市公布了震后各类捐赠资金筹措使用情况,截至今年3月31日,成都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共接收捐赠资金10.68亿元,支出7.76亿元,结存2.92亿元。(据新华社电)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消息。汶川地震将届周年,成都市政府公布震后各类捐赠资金筹措使用情况,既是对去年中纪委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救灾资金的监管,善款专用、善款明用的一个回应,同时也是对社会持续追问善款去向的一次解答。如果所有善款去向无违社会各界捐赠之时的初衷,如果成都市政府的确做到了恪尽职守,那么这种公布无疑也是成都市政府对自己兑现承诺的一次宣示。

  无论是考虑到慈善事业眼下的效果与效率,还是考虑到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每一位捐赠者乃至每一位公民都有权要求这些善款被用得明明白白、实实在在、合情合理。据介绍,为了向社会公众交一份明白账、廉洁账,成都市成立专门的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机构;建立健全制度,在资金的筹集、拨付、使用、监管诸环节上,从制度和机制上予以规范,确保资金的专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监督检查,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全面监督。

  既然中央政府与社会各界早已就保持善款使用透明达成共识,现在又有同在灾区的成都市政府之以身作则,其他市县同样应该尽快公布震后各类捐赠资金筹措与使用状况。当然,更具体说,这种公布不限于简单公布地方政府接收到了多少捐赠资金,并递交一份简单的支出与节余的账单。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些善款最终流向了谁的口袋,还将用在何地何人。

  生活还将继续。本该痛哭的祭奠日,有人“呯呯”地打起羌鼓,跳起羌舞。汶川地震将近一年,在这守望相助的一年里,该忘记的与不该忘记的,时时刻刻都在拷问人心。对于无畏命运捉弄的人来说,信心与希望是命运的主宰。此时此地,我们可以忘记这场嗜血的自然灾害带来的一切心灵上的伤痛,惟独不能忘记举国同悲之时,从各级政府到社会各界向灾区侥幸活下来的人们许下的种种信誓与诺言。就在最近,有媒体曝光有企业截留员工捐款的丑闻,同时曝光的还有部分企业在为捐款开“空头支票”,拿民众的悲情做自己无本万利的生意。

  地震一周年,一个“纪念”的热潮已经酝酿并注定很快就要掀起。纪念,当然少不了用真诚和眼泪对遇难者寄托哀思,也少不了用誓言和歌声表达重建的决心。但是,不要忘记,最好的纪念,是对一年来重建诸多细节落实情况的审视,对灾区民生充盈和缺漏的巡察。这种基础性的工作或许看起来不那么轰轰烈烈,却关系着下一年乃至以后重建的成败。

  公布善款去向当是这种基础工程的一部分。重建灾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包括在物质与精神层面重建灾区,同样包括重建全社会的公共精神与政府的信用。由此观之,无论是政府的投入,还是善款的使用,都有必要让公众知道这些款项使用的明细。而这,既表明政府重建灾区、兑现承诺的决心,也是政府让社会各界继续参与灾区重建的最好动员。

  从这方面说,纪念地震一周年,公布震后捐赠款使用状况只是一个方面。为有一个更有希望的、可靠的未来,要做的还有更多。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