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人详解政府工作报告:"保八"目标可以达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起草人详解政府工作报告:"保八"目标可以达到
2009年03月18日 14: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在当前保增长、扩内需、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过快的趋势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大方向不能动摇”

  本刊记者/杨中旭

  关于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经济刺激方案的效果,还有诸如就业如何应对,社保怎样加强——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围绕2009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问题,海内外舆论热议无数。

  这些议论乃至猜测,在3月5日上午全部定格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表述。当天傍晚,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独家专访,为读者详解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8%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中国新闻周刊:从2005年起,经济增长8%已经是连续第五年提了。这让很多人有些看不懂。

  刘树成:经济增长速度是宏观调控各目标中的核心目标,需要着重说明。经济增长目标是一个导向性目标,即作为中央政府向市场、企业、居民、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发出一个导向信号。但与前4年相比,今年的8%在导向上有所不同。前几年,这个目标的导向是“防过热”“防大起”,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速度。而今年,这个目标的导向则是“防过冷”“防大落”,即防止在严峻的、尚未见底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度下滑,以利于增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今年的8%与过去的8%在导向上也有相同之处,这就是要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这包含了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降低能源和各种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低于8%,会有很大的风险?

  刘树成: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8%是一个底线。这是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基础。若低于8%,我们将遇到更大的困难,许多发展问题、社会问题都不好解决。

  与近几年不同的是,今年实现8%目标的难度很大。因为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困难明显增加,难以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但是,我们还是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许多有利条件。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改革开放30年来建立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良好的体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经过努力,8%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中国新闻周刊:大家都已经看到,今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刘树成:是的,非常严峻。城镇新增就业的目标由上年的1000万人略调减为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目标由上年的4.5%左右略调升为4.6%以内。

  需要说明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是在指标定义、口径范围、统计方法上不同的两种失业率概念。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我国现行使用的统计指标。其分子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分母是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之和。其统计口径较窄:①只包括非农业户口的人员,不包括在城镇打工的农村户籍的农民工;②只包括一定劳动年龄内的人员(16周岁至退休年龄),不包括离退休人员;③只包括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到政府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求职的失业人员,不包括没有登记的失业人员。登记的失业人员数是通过登记失业制度获取的。而城镇调查失业率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世界各国一般采用的指标。其分子是城镇失业人员数,分母是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与城镇失业人员数之和,其统计口径较宽。这样,城镇调查失业率可能会高于城镇登记失业率。我国从2005年开始试验进行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调查工作,但尚不成熟。

  继续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中国新闻周刊:似乎报告中对城乡收入的提法有新意。

  刘树成:关于城乡居民收入预期目标,今年首次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目标,充分反映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不断提高,由2004年增长7.7%,上升到2007年的12.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长率也不断提高,由2000年增长2.1%,上升到2007年的9.5%。2008年,这两项收入分别增长8.4%和8%。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样的增长是很不容易的。今年,保增长、保就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强社会保障等,都有助于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同时还采取了许多直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措施,如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等。

  中国新闻周刊:舆论前几年非常关心的还有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贸易顺差。

  刘树成:2005年和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目标分别为4%和3%,实际结果分别是1.8%和1.5%,均低于预期目标。而2007年和2008年这一目标分别为3%以内和4.8%左右,但实际结果分别是4.8%和5.9%,均高于预期目标。可见,这个目标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易把握。今年,这一目标定为4%左右,既考虑了今年总需求增长放缓、短期内价格下行压力加大的因素,又考虑了国内能源资源税费和价格改革、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成本刚性上升等因素,力求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特别是外贸顺差过大。1997年至2004年,我国每年外贸顺差在300亿美元上下增减。而2005年至2008年,每年外贸顺差猛增到1000亿美元以上至3000亿美元左右。外贸顺差过大不利于国内外经济平衡。我国已在不断采取措施,以改善这一状况。目前,在国际经济环境突变、国际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外部需求大幅减弱的情况下,我们更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朝继续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方向努力。

  加快形成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格局

  中国新闻周刊:报告说,今年的政府工作要把握几条原则,第一条就是扩内需、保增长。该如何理解这一原则?

  刘树成:2005年至2007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迅速提高,由前些年的1%至12%不等,上升到20%左右。然而,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迅速减速,我国的外部需求急剧减少,这在客观上为我们扩大内需提供了强大的倒逼动力。

  多年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过程中,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的比例不协调。消费率由2000年的62.3%,连续下降到2007年的48.8%,下降了13.5个百分点;而同期投资率由35.3%上升到42.3%,上升了7个百分点;净出口率由2.4%上升到8.9%,上升了6.5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终需求。我们要借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扩大内需所提供的强大倒逼动力,加快形成以内需为主,特别是消费需求为主,又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主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原则。在扩内需的背景下,“好”和“快”会不会对调?

  刘树成:不会!在当前保增长、扩内需、扭转经济增长下滑过快趋势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大方向不能动摇。

  中国新闻周刊:政府工作的一个原则是“重民生,促和谐”,这似乎同2006年中央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类似。

  刘树成:现在提出来的内容,要和12年前的政策相比,才有可比性。过去在实施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扩大内需时,如1997年后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重点是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而本次扩大内需有四大重点,即民生工程(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生态环境、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而民生工程排在首位。

  在保增长中,还要抓紧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热切期盼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