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6日电 最新一期的《学习时报》刊载署名为车海刚的文章称,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职能的呼声由来已久,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启动及其较高的受关注度,为深化这一改革提供了有利契机。
文章说,今年的“两会”,4万亿元投资计划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成为与会代表、委员和会外民众广泛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人民的代议机构,全国人大在监督4万亿元投资方面的作用被人们寄予厚望。
文章指出,“两会”期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主任高强以及本次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李肇星,都对人大监督4万亿元投资的问题作出了明确宣示。高强说,加强对4万亿元资金使用的监督,是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中属于中央政府的投资尤其是监督的重点。李肇星说,4万亿元计划当中,中央政府拟安排的1.18万亿元投资将列入年度中央预算,并报经全国人大批准。除了人大高层领导的这些表态外,诸多代表、委员围绕着如何加强预算监督,特别是4万亿元的投向以及公开透明地使用等,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文章说,安排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其公共服务职能的必需条件。但长期以来,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而必须严格接受民众监督的理念,在一些政府机构和官员那里并未真正入脑入心。肆意兴建楼堂馆所、拍脑袋决策导致投资失误,乃至滥用财权寻租腐败等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针对这些问题,审计部门刮起的“审计风暴”令人印象深刻。
文章强调,同审计这种出自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相比,来自人大的外部监督无疑更具权威性和震慑力。并且,审计主要针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是一种以事后纠错为主的监督方式;而人大的监督可以将防线前移,事前把好预算审批关,必要时作出调整和否决,再辅之以事中监控和事后追查,从而全面提升监督的效力。
文章称,本次“两会”传递出的上述信息,显示出人大和有关行政部门抓住契机、推进改革的意愿,期望这种意愿能够转化成实质性的动作。